日期:[2016年08月3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20]

昆明一准大学生状告父母不支付学费

要求返还多年来亲戚朋友给她的2万多元压岁钱
9月2日,小娟就要
   到昆明学院报到了,可
   一家人还在为学费问题闹得
   乌烟瘴气。离异的父母推来推
   去,谁也不愿出这笔钱。75岁的奶
   奶实在看不下去了,带着小娟来到法院,一纸诉状将父母告上法庭。要求父母把多年来亲戚朋友给小娟的2万多元压岁钱还回来拿去交学费。
   小娟今年18岁,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昆明学院园艺本科专业。本来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可是,小娟离异多年的父母,虽然各自组建了家庭,但却还在为财产分割闹得水火不容。小娟的奶奶说,小娟的父母1996年结婚后,由于感情不和,在2010年离婚了。法院判决小娟由母亲抚养,父亲朱某每月承担孩子的抚养费到18岁。
   小娟父母离婚后,就财产分割
   事宜曾多次闹上法院。最后,安
   宁法院判决小娟的父亲朱某
   补偿其母亲10万元。但
   是朱某另组家庭
   后,一直没有
   履行 判决。小娟目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后,每月从朱某工资中扣除,作为偿还小娟妈妈的费用。
  考上大学父母谁也不愿出钱
   父母离婚后,小娟一直跟随母亲生活。作为生父的朱某,也履行了孩子的抚养费。但是父母之间却老死不相往来,经常让小娟夹在中间受气。
   今年7月初,高考结束后,小娟来到了奶奶家居住。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小娟却高兴不起来。面对5000多元的学费,小娟开始犯愁了。她把消息告诉母亲,母亲说她没钱,叫她去找父亲要。而多年来一直陷入家庭纠纷旋涡中的朱某,也干脆赌气说,他已经抚养到了18岁,尽到了抚养的义务,要钱没有。
   就这样,小娟被父母推来推去,都说管不了。让小娟不知如何是好。
  状告父母讨要压岁钱交学费
   今年75岁的奶奶,独自居住在老房子里,靠微薄的退休金过日子,手里也是紧巴巴的。看着小娟的父母这样为难孩子,奶奶实在看不下去了,准备拿起法律的武器,为孩子讨个公道。
   找到当地街道办,多次组织调解一直未果。在谁出学费的问题上,父母一直推诿,都不愿出这笔费用。奶奶说,
   她专门去法院咨询过,得到的
   说法是,按照法律规
   定,孩子的抚养
   费只能支付到18岁,而且孩子的父亲已经履行了抚养义务。要让孩子的父亲再出钱的话,需要双方进行协商解决。
   奶奶说,小娟从小到大,亲戚朋友给她的压岁钱也不少,都被其父母花了。大概算下来,至少有2万多元。如果谁都不愿意出这笔钱,就把孩子的压岁钱还回来,当做孩子的学费。
   8月14日上午,小娟跟着奶奶来到法院,一纸诉状把父母告上了法院。
  怕家丑外扬避而不见
   再过两天小娟就要开学了,学费依然没有着落。29日上午,笔者与奶奶联系的时候,小娟的父亲也在。电话中,小娟的父亲说,这个事情不是他造成的,他们的家庭关系很复杂。其他的,小娟父亲表示不愿多说。而小娟当时也在场,笔者试图了解一些情况,小娟死活不愿意,说是“太丢人了”。
   当 天 下午,笔者来到奶奶家。听说要被采访,小娟害怕对自己上学受影响,更怕会让同学知道后笑话,干脆跑出了家门。而小娟的父母,也是避而不见。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如果尚在校读书,或者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而父母又有给付能力,仍须负担必要抚养费。该司法解释同时规定,如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的,子女可向父母任何一方要求增加抚养费。
   打官司讨要压岁钱,与其说是在讨说法讨公道,不如说是一种悲情的控诉,控诉为人父母者的冷漠与无情。一个细节是,小娟的父母因为不想家丑外扬,对笔者的采访避而不见。这不免让人一声叹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有理由相信,小娟应该还不至于交不起学费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但是,即便要回了压岁钱,遗失的亲情也能一并回来吗? 夏体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