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9月10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急救日”到了,您掌握急救知识了吗?

□牡丹晚报记者 淑娅
   今年9月12日是第16个 “世界急救日”,“急救与老龄化人群”是今年的主题。9月8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为全面提高院前急救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并为全市第三届医疗急救技能一级大赛做准备,举办了全市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班,邀请济南市急救中心主任黄珂和郑吉亮对200余名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越早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越高
   9月8日上午,济南市急救中心主任黄珂和郑吉亮首先对医护人员培训的是成人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的使用。
   面对突然晕倒的人,该怎么办?首先应拨打120,接着检查晕倒者的意识和呼吸。如果无反应无呼吸,做心肺复苏;如果无反应有呼吸,可能是脑中风、一过性晕厥,不要搬动,等救护人员来。
   有统计显示,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50%;4-6分钟开始心肺复苏,有10%的存活率;超过6分钟开始心肺复苏,只有4%的存活率;10分钟以上开始心肺复苏,存活率非常低。不要盲目等待医生或者送病人到医院,耽误了抢救的最好时机,应立即就地抢救,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学会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谨记七个步骤
   心肺复苏不是看到人晕倒就用蛮力在他胸前乱按,更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往他嘴里吹气。专家表示,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通过心肺复苏术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通俗地讲,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使猝死的病人恢复心跳、呼吸。
  呼救,拨打120。报告具体位置、患者的一般情况、已给予患者何种急救措施和其他任何被询问的信息,确保急救人员无任何疑问后再挂断电话。
  墼
  评估环境。安全第一,应解除危险或将患者迅速移离现场。
  墼
  判断意识。观察患者有无语音或动作反应。
  墼
  检查呼吸。观察5-10秒,看晕倒者胸廓有无起伏,颈动脉有无跳动。
  墼
  胸外按压。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和(或)直接按压心脏驱动血流,有效胸外按压能产生60-80mmHg动脉压。
  墼
  畅通呼吸道。检查口腔有无异物,清除口腔异物,并通过仰头抬颏法、托颌法完全开放气道。
  墼
  人工呼吸。当病人意识恢复、瞳孔由大变小、面色(口唇)红润、大动脉搏动恢复并恢复自主呼吸,表明复苏成功。复苏后应保持复苏后体位,等待救援人员。
  相关链接
  胸外按压:注意按压部位、姿
  势、深度和频率
   1.按压部位——成人和儿童都在双乳头连线胸骨处,婴儿在乳头连线下方一指处。
   2.正确姿势——左手的掌根部与患者的胸骨接触(面积越小越好),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其余五个手指头全部翘起来,不可将按压的力量作用于患者的两侧肋骨上。如给1-8岁患儿按压则用单掌。
   3.按压姿势——施救者双膝跪地,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的重量向下压,而不是单靠两个手臂的力量。双臂必须绷直,使肩、肘、腕三个关节呈一条直线,手臂与患者胸部成直角,以自身重量向下压。按压过程要求平稳、有规律,且用力均匀。
   4.按压深度——使患者胸骨下沉>5cm(按压婴儿为4cm),每次按压后手臂的力量都要松开,让胸廓完全回弹。
   5.按压频率至少每分钟100次。
  人工呼吸:
  捏鼻、仰头、缓慢吹气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施救者要捏住患者的鼻子,使患者仰起头(适用于没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开放气道然后缓慢吹气;每次持续>1秒,切记不可用力吹气,避免患者肺泡破裂。
   需注意的是,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每按30次通气2次,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如果不得不暂停胸外按压,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