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12月0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2]

牛屋

□侯凌肖(山东金润建设有限公司)
   兴生产队时,俺队里饲养着牛、马、驴、骡一些牲口。为了保护好耕牛,队里在村西大柳树旁建了四间土屋,东一间放着草料和杂物,西三间是相通的,是圈养牲口的地方。社员们叫牛屋。饲养员是个腰部残疾的张老汉,“待遇”是每天按壮劳力记工分。
   入冬后,张老汉就在牛屋门口挂上厚厚的草苫子。晌午头,有阳光时,老汉把草苫子往上卷起,平时放下来御寒。小时候,冬天显得格外寒冷和漫长,到处都是干冷干冷的,家里没有暖和的地方,大人小孩都想光顾老牛屋,因为那里能烤火,牛屋便成了人场。到了夜晚,牛屋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更多消磨时光的人。队里的老人、青壮年们,摸黑深一脚浅一脚来到牛屋,取暖的人们燃一堆麦糠火,烟雾在房间里升腾、缭绕,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席地围坐在草料旁。一盏防风的马灯悬挂在槽头竖立的木柱上,橘黄色的灯光洒满牛屋。
   牛屋之所以吸引人,还有个原因就是晚间听人念古书。那时,生产队里识文断字的人很少。记得队里有两个老初中生,大伙平常让他们轮番上阵念“闲书(古书)”,什么《七侠五义》、《三侠五义》、《聊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人们听得如痴如醉,时常熬到大半夜。昏暗的煤油灯下念书是个苦差事,瞅得两人眼花,找理由想罢工,余兴未尽的人们会说:“天早呢,再念一段!”直到熬得人困马乏、上眼皮直打下眼皮,才肯散去。
   在那充满温暖快乐的牛屋里,人们不光听古书、拉呱,还聊些国内外大事。诸如: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啦、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啦、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啦,唐山地震也牵动着人们的心……
   如今,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田里不见了扬鞭策牛耕作的场景,牛屋也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怀旧也是感恩。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农民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