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12月0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5]

“罗一笑事件”的拷问

深圳白血病女童罗一笑事件在经历了社交网络病毒式传播、舆情反转后,仍在进一步发酵。据报道,罗一笑的父亲罗尔并不是没有家底,深圳有三套房也算家底丰厚,但却偏偏配合微信公众号靠“卖文”来营销。同时,一份据称是罗一笑治疗费用、医保报销比例的清单也开始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清单显示,罗一笑参加了医保,治病报销比例超过70%。
   事件的发酵过程以及种种触发争议的细节,一方面让人大跌眼镜,同时也让大家对网络个人求助式慈善边界及当事人涉嫌道德绑架大众提出了拷问。
   一方面,我们不仅要问:个人在网络发起募捐或是求助,应具备怎样的资格?另一方面,对于未经正规慈善机构 “审核”与专业操作的个人求助式的慈善,其真实性与规范性如何得到保障呢?罗尔为自己的女儿募捐是“利己”的个人求助,但第三方营销公司参加到募捐中来,其性质又该如何认定?相关法律恐怕还需要细化。
   从某种程度上讲,罗一笑事件是当前网络慈善的一个缩影。它所折射的种种失范与模糊地带,恰恰是当前慈善发展有待规范与厘清之处。所以,希望此事件成为社会慈善素养提升的契机。
   再者,网络社会的新闻,具有传播即时快的特点,在众多网友的转发下,我们很难分辨事件的真伪,继而很容易 “感情用事”。了解事情的真实性后,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的同情和善良被实实在在的利用了。罗一笑事件背后的营销是不道德的,它不光初始动机不纯,更涉嫌道德绑架。
   所以,我们唏嘘被网络情绪利用懊悔的同时,更应该冷静思考,避免再一次听到“狼来了”的故事重演,不能让罗一笑事件变成一个习以为常的现象,否则的话,社会的真诚和善良将何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