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3月17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9]

春 分

□王 英
   春分通常特指太阳到达黄经0°的时刻,在每年阳历约为3月20日或21日。
   春分有两层含义,一是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世界各地昼夜时间相等;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好在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国古代把春分分成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玄鸟何物?众说纷纭,更多的人说是元鸟,即燕子。春分时节,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下雨时天空会出现雷声并发出闪电。
   千百年来,春分节气沿袭下来很多民俗活动。
   “竖蛋”:在每年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为啥成为“世界游戏”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吃春菜”:“春分吃春菜”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春菜”是一种野苋菜,老百姓称之为“春碧蒿”。春分这天,把采摘的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之际在于春,人们吃春菜、喝春汤,祈求身强力壮、阖家安康。
   “送春牛”: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说唱之人,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春分这一天,旧时老百姓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煮几个不用包心的汤元,用细竹签叉着放在村外的田间地头,前来吃食的各种鸟们都被粘住了嘴,免得它们再来破坏庄稼,这就叫粘雀子嘴。
   “放风筝”:春分时节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村居》诗说的就是春分时节放风筝的民俗活动。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自古就有“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的说法,春分时节易五更晨泻、腹痛腹泻、感冒流涕等,平时做菜多用干姜,要多到户外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春分过后,气温升高,百花随之陆续开放,金黄串串是迎春,粉红瓣瓣是玉兰,杏花开过是桃花……让我们走到户外、敞开心扉,去迎接这肆意喧闹的姹紫嫣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