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04月25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2]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通讯员 房 磊
在繁花似锦的城市中心,飘扬着淡淡墨香和书声琅琅。
墙外,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墙内,巍巍学府,作育英才。
作为一所具有现代化办学水准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菏泽信息工程学校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己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出了一条借助技能大赛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真正让学校成为服务地方的人才输送“大本营”。
以赛促学,实战中学生脱颖而出
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结合市场需求、社会发展,积极探索“订单式”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是菏泽信息工程学校的办学特色。“跨过应试教育,做技能型人才”是学校办学理念,也是学校对学生的寄语。
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于中考成绩较差而升学无望者,他们缺乏自信、学习积极性较差。但实际上,他们并非智力和能力不足。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利用技能大赛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动机。谷洪展是该校2015级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全市中职技能大赛的数控铣床项目中荣获了三等奖。他坦言,由于应试成绩不好,他对学习是充满排斥和极度不自信的,但是,技能大赛赋予了他强大的自信心,有资格参赛并能拿奖是他之前没有想过的事。
技能大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菏泽信息工程学校2015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郭旺,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在线营销与服务”项目中披荆斩棘,获得全国类大赛三等奖。对于能参加全国类技能大赛,郭旺除了表示幸运,更多的是强调对自身的磨练:参加这种技能大赛,全方位参与项目实践,不仅得到了专业方面的训练,同时还学习了很多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对自己技能的二次培养,对比之前只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这是一次蜕变。正是技能大赛的促学作用,让参赛学生们在实战中脱颖而出,该校2015级电子商务淘宝实验一班的郑泽韩和于鑫鑫分别在省、市级动画片制作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和一等奖,很快便被企业看中,邀请到建筑动画行业去实习。
像郭旺、郑泽韩这样获奖的学生并非偶然,该校一直把技能大赛作为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途径,在省中职会计技能大赛获奖的吴宁宁、在手工美术项目获奖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王慧芳、数控专业脱颖而出的学生徐浩然……类似的例子在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数不胜数。据该校数控与汽修管理教学办公室副主任马尊迎介绍,技能大赛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责任心、组织纪律性、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以数控专业为例,技能大赛是学生最佳的练兵机会,能为他们终身学习、继续深造和走向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赛促教,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对于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的频频出彩,菏泽信息工程学校的老师更是不遑多让。当电商专业学生郭旺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中角逐竞赛时,他的指导老师李若原自然而然充当了“指挥棒”的作用,运筹帷幄。当郭旺在全国34个省市代表队、28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时,李若原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可谓实至名归。
“在这次技能大赛中,有一道‘软文营销’的题目,学生没有学过,老师也很少涉猎,打铁尚需自身硬,想教学生老师必须得娴熟啊!为此,我请教了广告公司、媒体的专业人员,学习这一课题。每经历一次比赛,老师就多了一项技能。”李若原说。
的确如此,通过技能大赛,职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了明显促进。该校计算机教研室的赵亮、郭灵玲就在第12届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网络课件设计师”项目中夺得第一名。“在这项比赛中,考察了PS、图像、3D网页等6项技能,对老师的业务是深度考核,我和郭老师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完成了比赛,通过一次竞技,老师都成了全能手。”赵亮说。
据了解,为了通过比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承办了多个项目的技能大赛,包括计算机技术类、会计电算化类,16名老师在全市中职学校 “数控技术”、“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等专业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一线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这对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实践能力,甚至是技能资格。通过技能大赛的强化实践,让理论知识丰富的老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更加熟悉,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教务科副科长刘德文说。
应人才之所需,供市场之所求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条途径,其归根结底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建校四十余载,紧扣菏泽经济发展脉搏,面向社会先后开展了就业再就业、创业、家政服务、会计电算化、汽车驾驶与维修等各类专业,为菏泽输送了多个领域和行业的一线应用人才。
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发展风生水起,菏泽信息工程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和课程也应运而生。当全市电商领域的从业者在摸索中发展时,学校里的师生也在这条道路上学习进步,所以才有了李若原、赵亮、郭灵玲这样的优秀指导老师,也有了郭旺、郑泽韩、于鑫鑫这样在各级技术大赛中获奖的学生,才能为更多企业提供人才。
除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来也是炙手可热。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和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领域重视程度增加,学前教育的投入和幼师的需求逐年增多。为此,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从两个班迅速扩招到了九个班,主动适应市场,为更多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随着社会发展,电商应运而生,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开设电商专业、组织电商技能大赛,这是应人才之所需。政策变化,市场需求增大,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这是供市场之所求。学校教育理应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赛促学的办法培育应用型人才,对这种模式,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马飞十分重视,对积极参与技能大赛主动适应社会的学生,更是寄予殷切希望。
当下,菏泽信息工程学校通过技能大赛培育了众多可用人才,走出了一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相信在为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明天,他们将越走越远。
在繁花似锦的城市中心,飘扬着淡淡墨香和书声琅琅。
墙外,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墙内,巍巍学府,作育英才。
作为一所具有现代化办学水准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菏泽信息工程学校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己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出了一条借助技能大赛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真正让学校成为服务地方的人才输送“大本营”。
以赛促学,实战中学生脱颖而出
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结合市场需求、社会发展,积极探索“订单式”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是菏泽信息工程学校的办学特色。“跨过应试教育,做技能型人才”是学校办学理念,也是学校对学生的寄语。
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于中考成绩较差而升学无望者,他们缺乏自信、学习积极性较差。但实际上,他们并非智力和能力不足。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利用技能大赛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动机。谷洪展是该校2015级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全市中职技能大赛的数控铣床项目中荣获了三等奖。他坦言,由于应试成绩不好,他对学习是充满排斥和极度不自信的,但是,技能大赛赋予了他强大的自信心,有资格参赛并能拿奖是他之前没有想过的事。
技能大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菏泽信息工程学校2015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郭旺,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在线营销与服务”项目中披荆斩棘,获得全国类大赛三等奖。对于能参加全国类技能大赛,郭旺除了表示幸运,更多的是强调对自身的磨练:参加这种技能大赛,全方位参与项目实践,不仅得到了专业方面的训练,同时还学习了很多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对自己技能的二次培养,对比之前只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这是一次蜕变。正是技能大赛的促学作用,让参赛学生们在实战中脱颖而出,该校2015级电子商务淘宝实验一班的郑泽韩和于鑫鑫分别在省、市级动画片制作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和一等奖,很快便被企业看中,邀请到建筑动画行业去实习。
像郭旺、郑泽韩这样获奖的学生并非偶然,该校一直把技能大赛作为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途径,在省中职会计技能大赛获奖的吴宁宁、在手工美术项目获奖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王慧芳、数控专业脱颖而出的学生徐浩然……类似的例子在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数不胜数。据该校数控与汽修管理教学办公室副主任马尊迎介绍,技能大赛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责任心、组织纪律性、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以数控专业为例,技能大赛是学生最佳的练兵机会,能为他们终身学习、继续深造和走向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赛促教,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对于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的频频出彩,菏泽信息工程学校的老师更是不遑多让。当电商专业学生郭旺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中角逐竞赛时,他的指导老师李若原自然而然充当了“指挥棒”的作用,运筹帷幄。当郭旺在全国34个省市代表队、28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时,李若原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可谓实至名归。
“在这次技能大赛中,有一道‘软文营销’的题目,学生没有学过,老师也很少涉猎,打铁尚需自身硬,想教学生老师必须得娴熟啊!为此,我请教了广告公司、媒体的专业人员,学习这一课题。每经历一次比赛,老师就多了一项技能。”李若原说。
的确如此,通过技能大赛,职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了明显促进。该校计算机教研室的赵亮、郭灵玲就在第12届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网络课件设计师”项目中夺得第一名。“在这项比赛中,考察了PS、图像、3D网页等6项技能,对老师的业务是深度考核,我和郭老师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完成了比赛,通过一次竞技,老师都成了全能手。”赵亮说。
据了解,为了通过比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承办了多个项目的技能大赛,包括计算机技术类、会计电算化类,16名老师在全市中职学校 “数控技术”、“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等专业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一线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这对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实践能力,甚至是技能资格。通过技能大赛的强化实践,让理论知识丰富的老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更加熟悉,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教务科副科长刘德文说。
应人才之所需,供市场之所求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条途径,其归根结底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建校四十余载,紧扣菏泽经济发展脉搏,面向社会先后开展了就业再就业、创业、家政服务、会计电算化、汽车驾驶与维修等各类专业,为菏泽输送了多个领域和行业的一线应用人才。
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发展风生水起,菏泽信息工程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和课程也应运而生。当全市电商领域的从业者在摸索中发展时,学校里的师生也在这条道路上学习进步,所以才有了李若原、赵亮、郭灵玲这样的优秀指导老师,也有了郭旺、郑泽韩、于鑫鑫这样在各级技术大赛中获奖的学生,才能为更多企业提供人才。
除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来也是炙手可热。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和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领域重视程度增加,学前教育的投入和幼师的需求逐年增多。为此,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从两个班迅速扩招到了九个班,主动适应市场,为更多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随着社会发展,电商应运而生,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开设电商专业、组织电商技能大赛,这是应人才之所需。政策变化,市场需求增大,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这是供市场之所求。学校教育理应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赛促学的办法培育应用型人才,对这种模式,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马飞十分重视,对积极参与技能大赛主动适应社会的学生,更是寄予殷切希望。
当下,菏泽信息工程学校通过技能大赛培育了众多可用人才,走出了一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相信在为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明天,他们将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