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佳作荟萃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4月25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C2]

一次有趣的作业

本报小记者(编号:010258)、市第一实验小学南校区六·三班 刘浩琰
   五年半的小学生活中,我做了无数次作业,而那一次,最有趣。
   那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下午放学后就立即写作业,并以奔跑的速度做完了老师要求的手写作业。“终于写完了!”我兴奋地喊着,话音未落,就“嗖”地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旁的妈妈在那里愣神。其实啊,是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像磁铁般吸引着我。大约10分钟后,我乐呵呵地抱来了需要的工具:两个水杯、一块肥皂、一根吸管、一把小刀、一瓶墨水和一袋糖。说干就干,我快速地用小刀在肥皂上来回刮擦,黄黄的粉末落入杯底,这时候我也顾不得额上沁出的汗珠,刮到一定量了,连忙浇上热水,泡泡们便一个接着一个地往上冒,争先恐后的样子可爱极了。“真好玩!真好玩!妈妈,你看,这也是我今天的作业!”我激动地对妈妈说。我用吸管蘸了一点肥皂水,吹了一下,空中就出现了带着我一串串笑声的五彩泡泡。我把肥皂水分成两份,往其中一杯里滴入几滴墨水,它们在液面上打出几个墨花之后便分散到液体各处了。不一会儿,肥皂水染成了美丽的天蓝色。我想,现在吹出来的泡泡应该都是蓝色的,事实却不是如此——泡泡还是五颜六色的,只是比原来落得快一些,而且易破。我往另外一杯里加一点糖,书上说这样能吹出更大的泡泡。到底能吹多大呢?我趴在地上,用吸管先吹出一个小泡泡,然后继续小心缓缓地吹,泡泡几乎覆盖了一块地板砖。我又试验了几次,都吹出了大泡泡。原来糖是有机大分子,加过糖的肥皂水具有更大的表面张力,所以才能吹出好大的泡泡。“妈妈,快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信心满满地开始“表演”,吹着吹着,不知道是因为肥皂水蘸多了还是速度没有控制好,泡泡“啪”地一声,破了,溅了我一脸水。“哈哈哈!”妈妈被我的囧样逗笑了,笑得前仰后合。
   那次作业让我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既体验了动手的乐趣,又收获了科学的知识,真希望每一次的作业都是那样有趣!
   (指导老师 汤庆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