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悦读汇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5月10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桃花不静

□许冬林
   “桃花难
   画,因要画得
   它静。”有文
   人这样说。
   桃花其
   实不静。
   春天开
   的花里,玉兰
   有些静气,一
   瓣瓣端然的,
   在风里不招
   摇。
   “红杏枝
   头春意闹”,
   虽是“闹”了,
   但相比桃花,杏花还是
   未出阁的妹妹,多了那
   么几层含羞贞静的意
   思。
   真正“闹”的是桃花。一开就收不住,性子烈,又艳,艳得赤裸裸。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的这两句诗里,是桃花和江水先得春讯。晨晓还是三两枝,到午后想必已经是一树又一树,桃花性子急,春风春日里,哪里坐得住!
   从前,少年时,我还是有村庄的人。春日里,儿童放学归来早,行走在田野之上,遥看家的方向,村落、农舍、疏林,还有隐约如雾的一树树红花。那时的乡村,真是村前村后有桃花,舍南舍北皆春色。
   那些桃花,连一连,绕一绕,都是亲戚,所以我们村子的桃花都是结伴开,开得热闹,开得似乎整日都在笑。桃花那里,只有民间的闹哄哄的喜气,它从来不自带忧伤,不具疏离气质。
   曾有十多年的时间,我不喜欢桃花,觉得它冶艳、野性,开起来疯疯癫癫,一派终老民间多子多孙的俗世姿态。说到底,我是觉得,它的格不够。我像苏轼一样,看花也只看那竹外寂寥的三两枝,我不喜欢桃花排山倒海开放的热情。
   不喜欢桃花的那些年头,我也是孤傲的、寂寥的,以为自己生来自带忧伤与疏离气质,所以睥睨俗世俗人。
   无为县有个太平乡,那里漫山遍野是桃树。去年春天,清明前后,我准备去看桃花,问朋友花讯,答说还没开。一周后,我盛装去看桃花,待到了那片桃 花 坞前,才知花已凋零。
   桃花的花期真短!即使漫山遍野是桃花,花期也就那么几天。叹息之余,我忽然原谅了桃花,原谅它开起来泼辣、冶艳、声势张扬,也接受了人群中那些野性、泼辣、妖娆、媚行的生存姿态。
   桃花不静。它静不了。它要赶着盛开,风来时也开,春日正好时也开,因为花期就那么几天。那几天里,它倾其所有,用色彩和阵势制造出最大的动静,让人觉得,大地都载不动端不稳。让人觉得,桃花一开,山斜了,风斜了,雨也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