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城事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6月08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7]

沉下心想事 弯下腰办事

——兖矿集团派驻定陶区“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韩 波
   “真没想到,咱们‘第一书记’刚刚来了三个月时间,就把村里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为村里设计好了思路,盖起了厂房,建起了工厂,还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商标,这种扑下身体干实事的‘第一书记’,我们双手欢迎。”定陶区黄店镇邵集村党支部书记华令臣对记者说出了心里话。5月27日,记者来到定陶区黄店镇,见到了兖矿集团派驻该镇的三位“第一书记”王庆波、马洪利、王占栋,为了能让帮包村两年内见成效,他们沉下心想事,弯下腰办事,仅仅三个月时间,就为帮包村的发展捋出了一条新路子。
  “把老百姓最关切的事办好!”
   “多亏了村里来的王书记,可算是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晚上也能睡个踏实觉了。”说这话的时候,马金文满脸喜悦,那种发自肺腑的心声让人感受到了普通老百姓的真诚。今年78岁的马金文是定陶区黄店镇大陈楼村的低保户,一人生活,无依无靠,是村里重点帮扶的贫困户。马金文所住的房子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从来没有翻修过,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雨停了,屋里还在下,没有一天晚上能睡个踏实觉。“第一书记”王占栋来到村里以后,第一件事就自筹资金把马金文家里的房子重新翻修了一遍,彻底解决了漏雨的问题。“老马家的房子,可以说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能让老百姓信服咱,与老百姓一起干点事业,首先就得赢得老百姓的信任,与老百姓成为朋友,成为亲戚。”王占栋一进村就融入到村民中间,让老百姓很是信服。
   在大陈楼村的北部有6座砖拱桥,都是十多年前建设的,现在已经严重损毁,不用说过车,就是行人通过也得小心翼翼的。“去年,两个村民晚上过桥,不小心就跌落到沟里了,伤得还挺严重,这个桥真成了村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了,也是村民反映最为强烈的一件事。”大陈楼村党支部书记陈尔传对记者说。王占栋来到村里以后,把修桥作为头等大事去抓,按照王占栋的思路,这次不仅要把桥修好,还要美观实用,既能方便村民出行,还要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村北面是一所村办小学,其中5座桥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咱一定得把老百姓最关切的事情抓好抓实。”王占栋说。
  企业模式运作“扶贫车间”
   来到黄店镇邵集村,碰到刚刚从浙江诸暨培训学习回来的王慧,她对记者说,培训学习了四五天,感觉基本的技能都掌握了,虽说还不是太熟练,但操作起来应该没问题。今年30岁的王慧是村里企业“迎天针织”派出去的首批技术员,将成为“迎天针织”开业后的技术骨干。“第一书记”马洪利就是“迎天针织”的策划者,在他看来,建设一个扶贫车间倒不如建设一个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找准销售渠道,就可以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这才是长远之计。
   在马洪利的论证下,依托村里的企业家郝见民,在村里建设了一处500平方米的厂房,定名为“迎天针织”,将主要从事男袜、女袜以及打底裤的生产和销售。“厂房设备初期投资20多万元,可以安排30多个贫困户进厂,每人月收入可达2000块钱,厂房承包土地租金可给村集体带来每年1.5万元的收入。”马洪利说,“这样,村里有了企业,就等于有了源头活水,只要在销售上打开路子,企业就活了。”
  招商引资,解决“疑难杂症”
   在黄店镇西台集村,有一个2015年投资建设的光伏农业大棚项目,这种光伏农业大棚是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系统、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大棚采用钢制骨架,上覆盖太阳能光伏组件,同时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整个温室大棚农作物的采光需求。太阳能光伏所发电量,可以支持大棚的灌溉系统,对植物进行补光、解决温室大棚冬季供暖需求,还可以将电并网销售给电网公司,实现收益,为投资企业产生效益。但是由于投资企业出现了问题,项目进展一直不顺利。“第一书记”王庆波就把这个“烫手山芋”接了过来,寻找新企业尽快盘活这个项目。
   王庆波介绍,刚一到村里,村民们反映最强烈的就是这个项目一直处于搁置状态,在深入了解项目的运作情况以后,他就四处寻找生态农业方面的大公司,前来实地查看项目情况,从目前来看,已经有多家公司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应该很快就可以让这个项目重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