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家周刊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6月1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2]

“抗日、文革”,年轻时代的经历影响一生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 欣
  “
   受到爷爷、父亲戎马一生的革命情结影响,祖籍开发区丹阳办事处武寺村、现年74岁的武健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每每感叹有余。幼年经历抗日战争,青年时期虽进入大学深造,但同时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草草”毕业,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教师行业直至退休。“我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转折点,仿若被推动的小船,虽有些无奈,但也有庆幸及幸福常伴。”
  “襁褓中的我是中共地下情报传递线”
   “听母亲讲,自从婴儿时期我就经历着一次次‘生命危险’。”回忆伊始,武健告诉记者,“我出生的时期,正值中共抗日初始年代,父亲武斌文是曹州府(现菏泽市)的中共地下党员,负责对该区域日寇的情报收集、传递,以及策反、分化瓦解敌伪人员等工作。而在襁褓之中的我也成了往来于城内外传递情报的绝佳掩护。多少次情报都是缝在我充满乳臭和尿骚的夹衣或棉裤之中传进送出的。”
   武健告诉记者:“这样的故事也许大家在电影中经常看到,很有戏剧性。成人以后我才知道母亲带着我闯了多少次鬼门关,而哪怕被鬼子查出来一次,可能我早已被扼杀在襁褓之中了。虽然当时年幼的我没有什么意识,但现在想想,还是有点后怕的。”
   “解放战争中父亲的党员身份已经公开,我们是有家不能回,到处躲避敌人追杀。我的童年是在血风腥雨中度过的,生活的窘迫还在其次,随时都会有性命之忧。好在这一切只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并没有太多的记忆。”武健回忆说。
  “疯魔”学习圆梦大学
   “我的孩童时代,总的印象是家里穷,有时村里来个卖糖人或是莲花豆的,母亲从来没有给我买过,极个别的时候就拿剪掉的头发换来给我吃。1951年至1957年我在菏泽城关三完小上小学,后至1960年在菏泽三中读书,随后考入山东体育学院专科学习。”武健讲道,1962年借着全国院校调整的东风,武健返回菏泽二中读书。
   回忆起那两年回校续读高中的经历,武健颇为感慨:“那是我一生中拼得最苦的一个学习阶段,两年时间要完成三年的高中课程,那段时间全身心扑在学习上,真可用‘疯魔’来形容。”幸运的是,武健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甚至俄语还考了九十八分的好成绩。出于良好的学习成绩及个人品德表现,学校决定保送他参加高考,且终以较为优异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录取,实现了他的大学梦。
  步入大学首见偶像“毛、周”影响深远
   武健告诉记者,入校后正赶上国庆活动,八点半听到仪仗上肩的命令,庆典即将开始,十里长街哑雀无声。九点钟东方红乐曲想起,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广场上传来欢呼声。雄壮的进行曲和铿锵的脚步声,推动着方队有序前行。“我很幸运排在我们方队北二排,过了文化宫我的眼睛就一直盯着天安门城楼正中间主席像的上方,过了东华标走近金水桥,整个方队向右看,毛主席他老人家正在天安门城楼正中间不时挥手向我们致意,一时间整个胸腔中都充斥着仿佛要炸开的激动和能量。”
   “那是1965年全国二十一城市乒乓球邀请赛举行期间,有一天周恩来总理来观看比赛。我为了看清楚心目中无限景仰的总理,总是有事无事都在主席台前走上几趟,周总理的风采总是让人过目难忘。”
   大二期间,全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席卷全国,经历过“文革”的洗礼后,武健开始步入社会,武健说:“毕业后我就一直在菏泽信息工程学校任职,直至退休,年轻时代的经历,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虽然工作平凡,但心中的信念与正义感始终未曾消减。”
  家史
  征集令
   为凝聚亲情和乡音,本报推出家史栏目,挖掘记录一个个家庭传承发展的故事。读者可以通过口述或者投稿的形式参与,抒写家族历史,也可讲述家庭趣事,期待您的参与。
   参 与 热 线 :
  18853010117,15275057066。
   投 稿 邮 箱 :
  42775587@qq.com,773267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