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08月1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5]
牡丹区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较快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 郜玉华侯东发 记者 郭卫东)记者从牡丹区8月11日召开的区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获悉,该区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7亿元,增长9.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6.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3776元、6566元,同比分别增长9.2%、9.8%,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坚持不懈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洽谈签约恒大集团、猪八戒网、邮政仓储物流等过亿元项目83个,新开工返乡创业园、淘宝峰会中心等项目21个,济铁物流园、天华创意家居等13个项目投入运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3亿元,同比增长23.6%;“六园六镇”规划建设步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天华电商、创意家居小镇、济铁物流、七里河湿地等20个项目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新经济模式持续发力,9个项目进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电商企业发展到3400多家,活跃网店3.2万户,创建腾讯“为村”129个,电子商务交易额100亿元,增长25%。以牡丹一二三产融合为代表的农业"新六产"发展较快,深化改革进展有序。
城镇综合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坚持以棚户区改造为龙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棚户区改造力度持续加大。完成了10大片区、42个棚改项目的丈量,启动了魏海三期、曹州古韵、校场李庄等15个项目征收,完成征收拆迁1.6万户、252万平方米;新开工西安路西片区、花都绿地、中达荷苑等19个项目,开工面积399.5万平方米。实施黄河路提升改造、西安路南延、环堤公园等重点市政工程21个,提升改造八一路、东方红大街等道路3条,曹州路、高平路等7条断头路打通工程正式启动。新建5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安装环保便民垃圾箱900个,新增绿地面积2.7万平方米、道路保洁面积44万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和文明区创建,提升改造数字化城管平台,全面推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格化管理。强力实施治理违法用地、拆除违章建筑“铁拳行动”,拆除违法占地6500余亩、城区违章建筑80多万平方米。
民生保障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帮扶人员、资金项目两个全覆盖,扎实推进“三个一”扶贫工程,狠抓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措施落实,启动黄河滩区贫困村迁建,140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脱贫,540个扶贫工作组覆盖所有贫困村,4600余名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和企业家帮村联户。整合涉农资金1.7亿元,实施228个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扶贫车间133个,在5个乡镇建设5个扶贫基地、300座果蔬大棚,贫困人口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在全省推广。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深入实施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62所,新建幼儿园24所;着力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新建城区中小学8所。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药品零差价销售,基本公共卫生人均补助经费提高到50元。强化社会保障,新增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3万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坚持不懈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洽谈签约恒大集团、猪八戒网、邮政仓储物流等过亿元项目83个,新开工返乡创业园、淘宝峰会中心等项目21个,济铁物流园、天华创意家居等13个项目投入运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3亿元,同比增长23.6%;“六园六镇”规划建设步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天华电商、创意家居小镇、济铁物流、七里河湿地等20个项目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新经济模式持续发力,9个项目进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电商企业发展到3400多家,活跃网店3.2万户,创建腾讯“为村”129个,电子商务交易额100亿元,增长25%。以牡丹一二三产融合为代表的农业"新六产"发展较快,深化改革进展有序。
城镇综合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坚持以棚户区改造为龙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棚户区改造力度持续加大。完成了10大片区、42个棚改项目的丈量,启动了魏海三期、曹州古韵、校场李庄等15个项目征收,完成征收拆迁1.6万户、252万平方米;新开工西安路西片区、花都绿地、中达荷苑等19个项目,开工面积399.5万平方米。实施黄河路提升改造、西安路南延、环堤公园等重点市政工程21个,提升改造八一路、东方红大街等道路3条,曹州路、高平路等7条断头路打通工程正式启动。新建5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安装环保便民垃圾箱900个,新增绿地面积2.7万平方米、道路保洁面积44万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和文明区创建,提升改造数字化城管平台,全面推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格化管理。强力实施治理违法用地、拆除违章建筑“铁拳行动”,拆除违法占地6500余亩、城区违章建筑80多万平方米。
民生保障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帮扶人员、资金项目两个全覆盖,扎实推进“三个一”扶贫工程,狠抓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措施落实,启动黄河滩区贫困村迁建,140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脱贫,540个扶贫工作组覆盖所有贫困村,4600余名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和企业家帮村联户。整合涉农资金1.7亿元,实施228个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扶贫车间133个,在5个乡镇建设5个扶贫基地、300座果蔬大棚,贫困人口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在全省推广。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深入实施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62所,新建幼儿园24所;着力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新建城区中小学8所。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药品零差价销售,基本公共卫生人均补助经费提高到50元。强化社会保障,新增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3万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