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08月1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7]
菏泽学院优秀毕业生王振因车祸失去意识,年过半百的父母悲痛欲绝:
孩子,我们每天以泪洗面,你知道吗?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亚雯 敏静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8月15日上午,在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内,传出了阵阵悦耳的歌声,这其中还夹杂着一位母亲悲痛欲绝的哭泣声和断断续续的说话声。这位母亲名叫杨玉兰,是牡丹区高庄镇的一位村民,正在播放的这首歌是她的儿子王振演唱的。王振今年6月份刚从菏泽学院毕业,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但是,就在毕业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一场车祸搅乱了这个家庭平静的生活。
王振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为了供王振读书,他的父亲王中信在建筑工地做工,不仅脏、累,而且收入很低;她的母亲杨玉兰一直在家务农,半年前,刚刚在超市找了一份销售员的工作。眼看着儿子大学毕业,夫妻俩也稍微松了口气。但由于王振这场事故,瞬间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不少的外债。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得知,危难之际,王振以前的老师和同学主动为其捐款,希望能帮助他渡过难关。杨玉兰说,如今为了为王振治疗,他们已经花费了30万元的治疗费,其中,20余万元都是家里的亲戚,王振的朋友、同学、老师捐助的。杨玉兰把每一笔钱都仔仔细细地记下来,写在了一张纸上,她说,虽然现在没有能力还,但是以后无论什么办法,她都会偿还。
现在杨玉兰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不仅是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治疗费,更希望有人可以为她介绍能为王振提供更好治疗的医院。夫妻二人只有这一个独子,不论用什么办法,只希望可以治好孩子。
读者朋友们,如果你们想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请与杨玉兰联系:15965801648,或直接拨打牡丹晚报新闻热线5969581、1600000联系。
面对独子境遇两位老人悲痛欲绝
儿子参加同学聚会,却意外遭遇了车祸
7月2日傍晚,杨玉兰和往常一样在家中准备晚饭,儿子王振打来电话称晚上要和几位同学一起聚会,不回家吃晚饭,杨玉兰简单嘱咐了几句,便挂掉了电话。23时30分左右,见儿子还没有回家,杨玉兰再次通过电话确认了孩子的安全。“他告诉我聚会马上结束,还叮嘱我先休息,不用担心。当时我听着儿子说话的声音很清醒,所以并没有太担心他,挂了电话没多久我们就去睡觉了。”杨玉兰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7月3日凌晨1时许,杨玉兰接到了牡丹人民医院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她的儿子出了车祸,现正在抢救。“我当时对电话的内容有点质疑,便起床到儿子屋里查看。”回想到当时的场景,杨玉兰刚刚控制住的情绪又变得有些激动,声音也有些哽咽。当她打开儿子的房门时,发现其并没有回来,连忙和丈夫王中信赶往医院。
在医院见到了正在抢救的王振,杨玉兰顿时感觉天昏地暗,伤心地大哭起来。由于伤势严重,王振在医院进行了开颅手术,还取下了一块巴掌大的头骨,至今王中信一直小心翼翼地为儿子保存着这块头骨。手术后,王振立即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在那里住了21天。杨玉兰说,她发现王振的右胳膊肌肉萎缩严重,便要求转进普通病房,以便随时为孩子按摩减缓肌肉萎缩的速度。
王振在重症监护室21天一直处在昏迷状态,虽然家人每天都在他的耳边说话,但是,他从未答应过。最近,王振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他慢慢睁开了眼睛,但是两眼空洞无神,只是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他不会吃饭、不会喝水、不会说话,甚至不认识自己的母亲和家人……
在校期间曾做多份兼职,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得知,王振是菏泽学院音乐系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他擅长声乐、钢琴、吉他等多种乐器。据杨玉兰介绍,王振从小酷爱音乐,高中开始正式学习音乐。由于学习艺术花费较高,自从报名学习音乐后,王振每天刻苦练习。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从大一开始,每逢假期,王振都会去各种兴趣班代课,有时候还会同时给多个兴趣班上课。
谈及王振的专业,杨玉兰满是泪水的脸上流露出自豪。她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王振唱歌特别好听,有一次王振播放了自己录制的歌曲,令杨玉兰难以置信。“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听他唱过歌,那是第一次,真的特别好听,不信你们听。”杨玉兰说着便拿出儿子的手机,打开了那首让他们自豪的歌曲,“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声婉转悠扬,杨玉兰听到儿子久违的声音,再一次忍不住掩面哭泣。
王振虽然是独生子,但是他乐于助人,要求上进且独立自强。“自从王振出车祸之后,他的同学、老师纷纷来看望他,我们十分感动……”说到这里,杨玉兰的眼眶又有些泛红。
为了培养王振学习音乐他们花费了近30万元,而孩子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凡是教过王振的老师,都称赞他是为数不多的的好学生。在学校时,他还抽时间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临近毕业的时候,王振也找到了一份音乐老师的职业,如果没有这场车祸,他现在已经是曹县某学校的音乐教师了。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8月15日上午,在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内,传出了阵阵悦耳的歌声,这其中还夹杂着一位母亲悲痛欲绝的哭泣声和断断续续的说话声。这位母亲名叫杨玉兰,是牡丹区高庄镇的一位村民,正在播放的这首歌是她的儿子王振演唱的。王振今年6月份刚从菏泽学院毕业,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但是,就在毕业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一场车祸搅乱了这个家庭平静的生活。
王振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为了供王振读书,他的父亲王中信在建筑工地做工,不仅脏、累,而且收入很低;她的母亲杨玉兰一直在家务农,半年前,刚刚在超市找了一份销售员的工作。眼看着儿子大学毕业,夫妻俩也稍微松了口气。但由于王振这场事故,瞬间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不少的外债。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得知,危难之际,王振以前的老师和同学主动为其捐款,希望能帮助他渡过难关。杨玉兰说,如今为了为王振治疗,他们已经花费了30万元的治疗费,其中,20余万元都是家里的亲戚,王振的朋友、同学、老师捐助的。杨玉兰把每一笔钱都仔仔细细地记下来,写在了一张纸上,她说,虽然现在没有能力还,但是以后无论什么办法,她都会偿还。
现在杨玉兰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不仅是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治疗费,更希望有人可以为她介绍能为王振提供更好治疗的医院。夫妻二人只有这一个独子,不论用什么办法,只希望可以治好孩子。
读者朋友们,如果你们想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请与杨玉兰联系:15965801648,或直接拨打牡丹晚报新闻热线5969581、1600000联系。
面对独子境遇两位老人悲痛欲绝
儿子参加同学聚会,却意外遭遇了车祸
7月2日傍晚,杨玉兰和往常一样在家中准备晚饭,儿子王振打来电话称晚上要和几位同学一起聚会,不回家吃晚饭,杨玉兰简单嘱咐了几句,便挂掉了电话。23时30分左右,见儿子还没有回家,杨玉兰再次通过电话确认了孩子的安全。“他告诉我聚会马上结束,还叮嘱我先休息,不用担心。当时我听着儿子说话的声音很清醒,所以并没有太担心他,挂了电话没多久我们就去睡觉了。”杨玉兰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7月3日凌晨1时许,杨玉兰接到了牡丹人民医院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她的儿子出了车祸,现正在抢救。“我当时对电话的内容有点质疑,便起床到儿子屋里查看。”回想到当时的场景,杨玉兰刚刚控制住的情绪又变得有些激动,声音也有些哽咽。当她打开儿子的房门时,发现其并没有回来,连忙和丈夫王中信赶往医院。
在医院见到了正在抢救的王振,杨玉兰顿时感觉天昏地暗,伤心地大哭起来。由于伤势严重,王振在医院进行了开颅手术,还取下了一块巴掌大的头骨,至今王中信一直小心翼翼地为儿子保存着这块头骨。手术后,王振立即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在那里住了21天。杨玉兰说,她发现王振的右胳膊肌肉萎缩严重,便要求转进普通病房,以便随时为孩子按摩减缓肌肉萎缩的速度。
王振在重症监护室21天一直处在昏迷状态,虽然家人每天都在他的耳边说话,但是,他从未答应过。最近,王振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他慢慢睁开了眼睛,但是两眼空洞无神,只是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他不会吃饭、不会喝水、不会说话,甚至不认识自己的母亲和家人……
在校期间曾做多份兼职,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得知,王振是菏泽学院音乐系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他擅长声乐、钢琴、吉他等多种乐器。据杨玉兰介绍,王振从小酷爱音乐,高中开始正式学习音乐。由于学习艺术花费较高,自从报名学习音乐后,王振每天刻苦练习。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从大一开始,每逢假期,王振都会去各种兴趣班代课,有时候还会同时给多个兴趣班上课。
谈及王振的专业,杨玉兰满是泪水的脸上流露出自豪。她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王振唱歌特别好听,有一次王振播放了自己录制的歌曲,令杨玉兰难以置信。“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听他唱过歌,那是第一次,真的特别好听,不信你们听。”杨玉兰说着便拿出儿子的手机,打开了那首让他们自豪的歌曲,“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声婉转悠扬,杨玉兰听到儿子久违的声音,再一次忍不住掩面哭泣。
王振虽然是独生子,但是他乐于助人,要求上进且独立自强。“自从王振出车祸之后,他的同学、老师纷纷来看望他,我们十分感动……”说到这里,杨玉兰的眼眶又有些泛红。
为了培养王振学习音乐他们花费了近30万元,而孩子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凡是教过王振的老师,都称赞他是为数不多的的好学生。在学校时,他还抽时间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临近毕业的时候,王振也找到了一份音乐老师的职业,如果没有这场车祸,他现在已经是曹县某学校的音乐教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