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08月1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搭班梯
文/图 李运斋 彭 忠 徐景贤
“罗汉班梯久盛行,知是合纵或连横?同心协力凌云上,何惧风雨又一重。”
搭班梯也叫“叠罗汉”,是一种技巧游戏,明清年间最为盛行。搭班梯大多由一个村或一个族组班表演,逢年过节、寺庙开光、丰年庆岁时渲染喜庆气氛,有的为显示本村(族)团结齐心,炫耀力量使外人不敢欺侮,故常有三代同阵、四代同班的现象。搭班梯的集体性强,可由3人到多人组成1个搭班梯造型,分为个体、男女混合几种。比较上档次的搭班梯班,每年重阳节都要举行赛事,一比高下。
经几代人传承,孩子们在摘果、爬墙,掏麻雀窝等需攀高时,也采取简单的搭班梯。按所指高度,一般是两人或三四人。进行比赛时人数要多,它由若干人互相配合,组成造型动作,专门术语称为“技巧造型”。搭班梯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不受场地条件限制,只需紧密协调配合,深受孩子们喜爱。
“罗汉班梯久盛行,知是合纵或连横?同心协力凌云上,何惧风雨又一重。”
搭班梯也叫“叠罗汉”,是一种技巧游戏,明清年间最为盛行。搭班梯大多由一个村或一个族组班表演,逢年过节、寺庙开光、丰年庆岁时渲染喜庆气氛,有的为显示本村(族)团结齐心,炫耀力量使外人不敢欺侮,故常有三代同阵、四代同班的现象。搭班梯的集体性强,可由3人到多人组成1个搭班梯造型,分为个体、男女混合几种。比较上档次的搭班梯班,每年重阳节都要举行赛事,一比高下。
经几代人传承,孩子们在摘果、爬墙,掏麻雀窝等需攀高时,也采取简单的搭班梯。按所指高度,一般是两人或三四人。进行比赛时人数要多,它由若干人互相配合,组成造型动作,专门术语称为“技巧造型”。搭班梯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不受场地条件限制,只需紧密协调配合,深受孩子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