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牡丹园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8月18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伏天·厨房·母亲

□胡建周
   老家在鲁西南农村,至今不少家里用的还是“地锅”。一日三餐都需要烧火做饭。此时的厨房,远看炊烟袅袅,仿若一座仙岛;进去却是太上老君的丹炉,烟熏火燎。
   烧火,炒菜,加上厨房里排烟不好,伏天厨房里的母亲,汗如雨下,异常辛苦。水开了,她才喊我:“三,过来吧,水开了,下面条吧”。每次我都是弯着腰进去,努力避开厨房的烟气,下完面赶紧跑出去,虽然只进去呆一会,眼泪都被熏出来了。
   饭做好了,母亲才从厨房里踉踉跄跄出来。她满脸堆满了汗水,背上落了一层烟灰,衣服都湿透了,胳膊上沾着一层烟灰、汗水凝结的污垢。到井边,洗把脸和手,然后坐在门口,用头上的小毛巾忽扇忽扇,享受片刻的悠闲和丝丝凉意。
   “豆角面条”是这个季节吃的最多的。自己菜地里种的豆角,摘一把,折成一节一节的。油锅里一炒,加水烧开,放进面条煮开就行。其实,母亲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厨师”,每次饭做出来,不是把盐放少了,就是把酱油或醋放多了,吃之前都要经过我们“二次加工”。如果哪次,我们能把饭吃得干干净净,她的欣喜就溢于言表,倍感欣慰。
   对她的厨艺,我跟哥哥曾经一段时间是那么不满,中午放学回到家,吃个馒头就去上学了。走时总会听到她唠叨说:“咋又不吃饭了,做了那么多饭,不吃,浪费了多可惜……”
   当时只想是寻常,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母亲做顿饭的不易。她得过一场危及生命的病,病虽看好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视力、听力都受到极大破坏。眼睛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即使站在她的面前,也认不出是谁;听力也受损严重,每次跟她说话都需重复几遍,甚至趴到她耳朵边大声说,才能听个大概。
   现在想想,那时真是不懂事,只会从饭食的可口,评价母亲的付出,却不知道这 “不可口”饭沉淀出的辛苦和汗水。普通简单的一顿饭,她要付出高于常人多少倍的努力!“花好月圆、花红柳绿,鸟语虫唱、鸡鸣狗吠……”当世间种种优美的意境,生活的咏叹,与一个人近乎绝缘,每日差不多生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对其将是怎样的打击和让人绝望!要战胜这些,支撑她走下去,又需要多大毅力和勇气。
   多年后,我已成家立业,母亲也告别了厨房,安享晚年。只是每每想起伏天里,钻在厨房里的母亲,不停淌汗的脸庞,落满烟尘的肩膀,依然心有戚戚,痛心不已。而那些浸着母亲汗水,或淡或浓的饭,也成为了强大的精神能量,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