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家周刊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9月0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2]

兄弟情一辈子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 欣
  “
   在家庭的组成单位中,哥哥与弟弟间的情谊往往是不显山不露水,但同根共祖的亲情又让他们血浓于水。“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不知道,若想修成一奶同胞的兄弟,需要多少个十年、亦或百年。但可以肯定的是,能有一个弟弟陪伴着一起度过美好岁月,这种感觉千金难买。”8月31日,在菏泽城区一家餐饮店任主厨的武红旗向记者讲述了他和弟弟共同从军的亲情往事。
   8月31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市太原路上一家餐饮店后厨见到了身穿厨师服饰的武红旗。“我的弟弟比我小五岁,名字叫武卫旗,取保卫红旗之意,而我的名字叫武红旗,也就是保卫我。”一见面,武红旗就笑呵呵地介绍起来。
   “从小,弟弟与我的关系就特别好,原因是他特乖,对我说的话奉若 ‘圣旨’,从不违背。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这个做哥哥的虚荣心。”武红旗告诉记者,在他记忆中,其弟弟胆子很小,尤其对爆炸声特别敏感。“春节放鞭炮,别人看见总是欢呼雀跃,待鞭炮声一停,马上蜂拥而上,大家兴奋地捡拾落在地上没有爆炸的鞭炮,并视为珍宝。而他总是躲得远远的,不敢上前。”
   “我的老家在菏泽高新区吕陵镇靳楼村,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我和弟弟基本上没有什么零食吃,但每逢村里来了打爆米花的游走商贩,我和小伙伴都会一窝蜂地围上去,然后在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后,争先恐后地挤向前来,捡拾迸溅在长布袋外面的爆米花。”武红旗说,遇到这种情况,他的弟弟总是藏身在远远的墙角处观望,等着他把捡拾到的爆米花送给他。
   “虽然我也曾多次鼓励他勇敢上前,无奈收效甚微。但每次看着他吃得特别香甜的模样,我的心底就会涌起一种做哥哥的自豪感。这点小小的自豪感,让我无暇追究他的胆小是否会影响他今后的人生路。”武红旗告诉记者。
   武红旗表示,在老家农村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也充满着兄弟间的最纯真回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武红旗与弟弟之间也曾发生过些许其它兄弟间均会发生的磕磕绊绊,但烙印在心头的却永远只有爱护和亲情。
   1997年,武红旗参军去了海南,虽然不能再与弟弟和家人朝夕相处,但也从不曾断过联系,一封封厚厚的书信,承载着他的乡愁、弟弟的祝福、以及父母的牵挂,在千山万水间频繁穿梭。
   “那是我入伍的第二年春节回家探亲之时,弟弟一见到我,立马就爱不释手地摸着我的军装说:‘哥,我也要去当兵。’”武红旗说。
   听弟弟说要去当兵,武红旗当时一愣,笑笑说:“你还小,好好读书吧!再说,当兵很苦的。”
   这一次,弟弟却是少有的干脆,立即应声回答:“我不怕。”语气斩钉截铁般铿锵有力。
   “看着弟弟一脸坚定,我突然明白弟弟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听到鞭炮响声就吓得躲得远远的小男孩,也不再是那个需要我为他捡拾爆米花的小男孩了。”武红旗欣喜地看着弟弟,重重地点了点头。
   1999年,如愿以偿成为武警战士的弟弟,驻扎到寒冷的东北,与武红旗这个老兵哥哥有了更多共同语言。
   “每每忆起当兵的那段岁月,心中仍会涌起许多莫名的激动。那段日子里,我与弟弟相互鼓励、相互牵挂,共同把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传统牢记心头……”如今,虽然武红旗和武卫旗兄弟俩均已退伍多年,但两人经常会说起那段快乐且充实的当兵日子,这段日子也已经成为他们兄弟二人情意的见证。
   为凝聚亲情和乡音,本报推出家史栏目,挖掘记录一个个家庭传承发展的故事。读者可以通过口述或者投稿的形式参与,抒写家族历史,也可讲述家庭趣事,期待您的参与。
   参 与 热 线 :18853010117,15275057066。
   投 稿 邮 箱 :42775587@qq.com,773267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