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看菏泽·城事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9月1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7]

他用大爱诠释什么是“共产党员”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 欣
   今年42岁的王东是国网山东曹县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在电网一线工作25年来,王东爱岗敬业,坚守最平凡的岗位,热心公益事业,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连续18年默默照顾非亲非故孤寡老人陈凤兰,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四个一百”最美志愿者、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山东好人”、山东省第五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18年情系孤寡老人
   王东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家里生活虽然艰辛,但父母对爷爷奶奶都很孝顺。也许是受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促成了他与陈凤兰的不解之缘。
   1999年一个冬日的周末,王东和妻子高云花到曹县安蔡楼镇常寨村走亲戚。在和街坊邻居聚在一起聊家常时,王东看到墙边树下一个老人独自一人默不出声。从街坊邻居口中,他得知老人名叫陈凤兰,老伴去世早,无儿无女,是个孤寡老人,生活非常困难。王东主动上前和老人搭话聊天,了解情况之后,和妻子商量,把老人接到县城的家里居住。
   陈凤兰一辈子没去过县城,心想去城里住几天也好,也没什么遗憾了。原本她打算在县城住几天就回去,没成想这一去就受到了王东夫妻无微不至的照顾,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便一直没有再提回去的事。陈凤兰这一住,就是18年。
   2014年春节,陈凤兰的老胃病越来越严重,吃不下饭,总是呕吐,再加上已经87岁高龄,身体迅速虚弱下去,便强烈要求王东把自己送回老家。王东知道老人的心思,实在拗不过,便将她送回了自己岳母家,请了镇里最好的大夫为老人治疗胃病。
   王东捡个奶奶义务赡养十八年的事迹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等100多家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人都向他竖起大拇指,但也有人说王东傻,咋有那么多闲心闲钱去赡养一个非亲非故的老人,拖累了家庭,苦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王东说,生活中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他选择了自己想要的,就是快乐的。
  危急时刻冲在前面
   工作中,王东怕影响居民正常用电,一般会安排在零点到早晨7点之间检修电力线路。2014年2月24日清晨6点,曹县的大街小巷还没有几个人,当天气温非常低,王东正在城西一条线路上检修着变压器。
   突然,他发现有一家民房冒起了浓浓的烟,料想是谁家失火了,便拨打了火警电话,关闭了线路电源,然后朝着失火的地方跑去。
   跑到失火的居民家,王东发现大门紧闭,火苗从窗户往外窜,火势很大。没有户主的呼救声,周围的邻居也没有出来。王东顾不得许多,朝着大门就是一阵猛踹。门被踹开后,王东钻进了失火的房屋,一阵呼喊后,发现没有人应答,就找到水和盆救火。消防队员赶到,王东才退了出来。
   后来,王东才知道,这户人家刚出门,如果不是他及早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
  积金积银不如积德
   菏泽人常说:积金积银不如积德。对此,王东深有体会。
   王东扎根电网一线25年,工作中他兢兢业业,爱岗奉献;业余时间他热心公益事业,并带动全家人积德行善、奉献爱心。“在家里,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外面,我们全家都是‘曹县彩虹义工队’的成员,经常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王东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多年来,王东家累计参与募捐活动23次,募集各类物品2万多件,救助孤寡老人等2300余人次。
   2015年7月,高云花在上班的路上,发现一名年轻女子抱着小孩晕倒在路旁,便立即施以救治。事后,她得知这名女子是湖南人,小男孩还不满半岁,千里寻夫没有找到,钱包又被盗了,饿晕在路上。一连几天,高云花自掏腰包管吃管住,并辗转打听到了她丈夫的下落,临走时又送给她500元路费。
   在夫妻俩的言传身教下,王东读小学的儿子也养成了敬老孝亲、乐善好施的秉性。在家里,小家伙对老奶奶敬爱有加;在学校,小家伙也是有名的 “热心人”,只要发现同学有困难,他肯定会主动伸手援助。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了充分展示我市党员干部注重家风建设取得的成果,大力弘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传统道德文化,自8月9日起,市纪委开展了“党员好家风”故事作品征集活动。为让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更好地学习党员干部的优良家风,切实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积极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修身齐家,践行传统八德,做涵养优良家风的表率,本报自即日起开辟“清风菏泽·党员好家风”专栏,陆续刊发一批“党员好家风”作品,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