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看菏泽·城事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9月2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5]

月饼,如何吃出文化味?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艳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月饼、赏圆月,其乐融融。那么,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是什么?千百年来又有何变化呢?为此,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菏泽市寻根文化讲究所所长、民俗专家王洪岳及我市老字号纱厂来福乐月饼的创始人赵鲁川,细细探询。
   9月24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与纱厂来福乐月饼的负责人赵鲁川聊起了月饼的时代变迁。他说,30年来,月饼口味越来越丰富、花样越来越多。
   今年50岁的赵鲁川原是纱厂食堂糕点班的班长。当年,由于纱厂实行后勤减员政策,赵鲁川便在厂区门前的几间板房里做起了月饼生意,一干就是30年。赵鲁川说,30年前,月饼的口味只局限于五仁、豆沙、枣泥三种,而五仁月饼的原料主要是以花生、芝麻、冰糖为主,还含有青红丝、香精类等有损健康的原材料。“那时的生活水平有限,尽管月饼口味很少,外皮软还发艮,可销量还是不错的。”
   记者了解到,现在市场上仅五仁月饼的原材料就有10多种:花生、芝麻、核桃、南瓜籽、西瓜籽、葵花籽、葡萄干、腰果等。
   “现在五仁月饼的原材料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口感也越来越好,皮脆馅软,很适合我们北方人的口感。”赵鲁川说,每年中秋节前,大量顾客慕名而来,并通过本地的华侨把纱厂五仁月饼带到很多国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的品种也由原来的五仁、豆沙、枣泥,发展至现在的五仁、豆沙、枣泥、紫薯、莲蓉、椒盐、蛋黄、玉米、山楂等30种。“尽管月饼口味多样,但五仁月饼一直受到大家的认可,新口味的月饼则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赵鲁川说,现在的月饼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注重原材料的质量,还生产了无糖月饼。
   “不管纱厂月饼的馅料和品种如何变迁,纯手工制作的工艺却一直未曾改变。”赵鲁川说,以前的月饼都是散装,一般也只有在中秋节前后市场上才会有,而现在的月饼不仅包装精美,还全年有售。
   今年65岁的李先生说,小时候中秋节能吃上月饼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尽管串门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礼品,但因为小时候生活条件差,一般在中秋节那天,全家人才可以分吃月饼。不过,有的家庭还吃不上月饼呢。”李先生说,以前的月饼尽管口感不如现在的好,但在当时却是极好吃的东西。
   “我还记得中秋节时家人自己做月饼的情景。说是月饼,其实就是用白面包上糖,然后用做月饼的模具里刻出特定的形状,等烤熟了再在上面点上一个红点。”今年50岁出头的张女士说,那时候不仅自家会做月饼,还会专门买上一点,在中秋节那天全家一起分着吃。那时的月饼一般都是五仁的,青红丝很多,口感不好,不像现在这样口味那么多。“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月饼随时可以买到,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多幸福啊。”张女士感慨道。
   “想起以前全家一起吃月饼的场景还感觉很亲切。现在月饼多了,口味多了,节日气氛反而不如以前那么浓了。”刘先生说,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节日的期盼却淡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