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1月04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6]

践行文化自信,打造艺术教育标杆

——菏泽艺术学校发展纪实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瑞莲 通讯员 范建华
  (上接5版)
  克服艰苦环境带着梦想前行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话,用在菏泽艺术学校师生身上,尤为贴切。
   这所学校,让人过目不忘的,除了优质高效的教学,就是与高品位高质量办学极其不相匹配的学校硬件设施、艰苦的办学环境。
   学校只有唯一一条柏油路,还是2016年夏天修的;学校能拿出手的只有教学楼,但也充满了历史遗留的痕迹;学校比较好的宿舍已全部给学生使用,教职工所住的宿舍基本都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房间;教职工厨房每到雨雪天就漏水,因为破得基本不能再修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绝对不会相信,多年来,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在这所学校,竟然没有安装一台空调。“因为我们的校区比较老,线路也老化了,安装空调承载不了。我们大体估算了一下,如果更换线路,费用得50万元左右,这对我们学校来说就是一笔巨款。所以我们就自我安慰:最热的时候放暑假,最冷的时候放寒假。但寒假之前两个月也很难熬,极其简陋的排练厅没有暖气,有不少孩子的手脚都冻裂了。”谈起勤学苦练的孩子们,刘超很心疼。
   记者采访发现,作为校领导,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超和其他师生的办公室、教室一样,是夏天头顶上有台风扇,冬天有个电暖器。而他办公室的沙发,破旧得连现在的农村也很难找到了。而这些外在,对这个从天津美院毕业的高材生、又曾在市文化局冬暖夏凉的办公室工作过的文质彬彬的校长刘超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且毫无怨言。
   2011年,局领导找他谈话:“你去艺校收拾这个烂摊子吧,能起来就起来,起不来也不怨你!”刘超服从组织安排,上任后从培养戏曲人才入手,抓系统工程。“决定打好8个剧种品牌,当时想一个剧种需要4年,8个32年,我还年轻,完全干得来。”刘超回忆道。
   菏泽艺校始建于1985年,占地30亩,原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大部分房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年省里批文允许菏泽成立艺术学校时,地方上为节省资金,就把水利部门闲置厂房当作学校的校址。2015年初,拆除了4000余平方米危房。从建校以来,硬件设施就一直没改善,中间有部分危房实在支撑不下去,就推倒改建了部分板房,主要用作餐厅和练功房。
   “而艺校教学设施有其特殊性。艺术类教学,特别是戏曲舞蹈专业的专业教学,需要适合教学的专业练功房、琴房、乐队排练厅等,其高度、跨度区别于普通教学用房。”刘超说,而这些,他们只能带领学生在小板房里进行。
   尽管教学条件如此艰苦,但刘超带领全校师生不辱使命,深耕艺术教育梦想。他加强学校管理,首先实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住校带班制,从周一到周日,无一天间断。而他始终率先垂范,多年来带班表上一直打头阵。带班时间是从前一天下午至第二天上午学生正常上课。如果晚上遇到突发情况,他和值班老师就及时处理,保证学生及学校安全;如果遇到哪个学生夜里有病,他就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并垫付医药费;如果遇到家庭困难的,他会伸出援手,资助他们。
   “责任!这不但是作为教育者、管理者的责任,而且是作为人的道德标准。对孩子的关怀关心应体现在每个细节之中。”刘超经常给学校老师鼓劲,“你干好自己的工作,不但是为了学校,也是为了你个人,踏踏实实,坚守岗位,做出成绩来!咱的环境差,总比在大街上摆地摊好。人家餐风露宿,咱有校舍能遮风挡雨。咱都要凭良心工作,谁偷懒耍滑,这里没市场。”
   刘超把工作安排得有条有理,一丝不苟,其凝聚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很强,深受师生拥护和信赖。他的办公室大家随时可进,随时可探讨教学、学生实习及就业等问题,然后与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起吃饭,大家其乐融融,亲如一家。
   刘超走马上任时,因为好几年都没招生,全校只有30多个学生。他来后当年,学校招生100多人。从2012年学校正式招生以来,学校取得的成绩令所有人惊讶。
   该校培养的学生一专多能。不仅学戏曲、声乐、舞蹈,而且学习美术、群众文化管理等专业,并在各类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山东省周边都有很大影响,为学生就业拓宽了道路。
   这里的人才供不需求,有的还没毕业就被“抢”走。我国戏曲大省—河南的金不换,相中了菏泽艺校的几个学生,带着礼物专程登门求访,对该校学生的成长给予充分肯定;聊城茌平剧团,盯着、跟着要学生。“咱的学生一入校,团长就来,今年一下子拉走了20多个,待遇都很好。”刘超对此喜忧参半,“这不是好现象,咱培养的人才都被别人拉走了。菏泽作为戏曲之乡,没有戏曲人才,怎么能成为戏曲之乡?”
   “现代社会,把孩子送过来吃苦的也不多。”刘超因此给教师讲:“咱们要不遗余力,把一切教会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人。”他要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有个孩子腿有毛病,想学二胡,学校因材施教,结果其学得很好,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要走了,现在在剧团干得很出色。
   “老师,咱学校虽然破,但我们很怀念,怀念您和老师们给我们上课,怀念学校的大食堂,怀念三年前每天看着学校即将开工的新校规划设计图,满怀希望和憧憬……学校像我们的家一样,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想念她。”去年毕业、已走向工作岗位的十几个学生暑假回学校看望刘超他们,说到动情处都感恩地哭了。这些当年十六七岁的孩子,现在都已是事业单位有编制人员,经过了菏泽艺校几年艰苦的磨练,愈发感激学校的培育之情、教导之恩。
   在坚持不懈的教书育人中,菏泽艺术学校积极承办菏泽市职业院校艺术技能比赛,所选派的众多选手都有精彩展示;学校每年承担全市各类重大文艺演出,均受到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该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
   从学生家长反馈的意见来看,他们对菏泽艺校人才培养质量很满意。当初来送菏泽入学的,有的看到外部条件和环境差,走了很多;把孩子留下来的,几年后惊喜地发现,孩子成才了。“当时孩子入学时,专业几乎是一张白纸,学校从零塑造。入学的孩子最小的八九岁,最大的十二三岁,是面向全国招生。”据该校老师反映,有个王姓学生,来自威海。之前,她在国外呆了5年,她家长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打听到菏泽艺术学校,把孩子送来,说不看学校外表只看教学质量。孩子2016年秋入学以来,在全市技能比赛中拿了铜奖。孩子家长获悉后,专门给校长刘超打电话表示感谢,称赞学校“校风好,教风好,是让家长放心的好学校。”
   俗话说,“一名好校长加一支好教师队伍,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该校逐步形成了“每一个孩子都可教育,每一个孩子都应尊重,每一个孩子都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给孩子一次机会,还父母一份惊喜,报社会一腔厚爱”的教育宗旨。对学生,他们塑形铸魂:不仅塑造学生外在的形体相貌和气质形象,而且培养他们的思想心灵和科学文化素养、法治思维意识等。做到了以文化人,真情感化,爱心滋养,将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撒入学生的心田。
   常言道,“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对于菏泽艺术学校而言,六年磨一剑,如今已锋芒初露。
  春风吹过校园梦想越来越近
   菏泽艺术学校的发展,牵动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2017年,菏泽艺术学校已被纳入“菏泽市职教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闫剑波任市职教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校、艺术学校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艺术学校按1200人的学生数量规划建设。
   下一步,菏泽艺术学校将以戏曲专业为特色专业,积极规划编制戏曲专业校本教材,本着一专多能原则,发展音乐、舞蹈、舞美等相关专业。在硬件许可的情况下,着重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争取早日建设成为艺术类国家示范学校。同时,积极探索与高校联合办学的路子,拓宽学生就业升学出路。
   2017年10月23日,对菏泽艺术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来说又是个激动而难忘的日子。按照市委常委联系大中专院校制度分工,这一天,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磊到该校实地调研。
   在菏泽艺校,王磊详细了解学校发展现状和师生思想状况、学校基层党建和班子建设情况。他走进教学课堂,看师生们教与学,他认真查看教职工办公室、学生食堂、宿舍。在学生宿舍,他看到学生年龄小,便亲切地询问“想不想家?”“晚上睡觉冷不冷?”“食堂饭菜怎么样?”……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如春风拂过在场人的心田。
   “没想到有这样一所学校,没想到学校条件这么差,没想到在这么差的环境下,学校能生存下来并取得好成绩,大家不容易。”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王磊谈了自己的感受。
   “学校有这么好的资源,应好好地开发利用,应该对国家八大非遗剧种的传承、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对学校的发展,王磊语重心长地说,“国家非遗传承的种子还在,相信你们能够传播下去。要把种子播地,关心其成长。文化局和学校领导有义务和责任做好这项工作。能坚守到这种状态,把学校办成目前这样,说明学校的班子作风是过硬的,希望再接再厉。”
   刘超当时准备了两个汇报材料,他汇报完学校情况后,王磊说:“政治思想工作不用汇报了。看到这种情况,说明你们的政治素质是过硬的,学校班子起到了‘领头羊’作用。”
   “市领导的话,对我们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刘超说,人才是学校发展繁荣的基础,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希望,没有人才的支撑,我们将会失去明天的戏曲舞台。当前被弱化中专教育,不利于戏曲人才的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影响梯次有序、年龄结构合理的戏曲人才梯队的形成,更谈不上新时代精品力作和名家大师的产生。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不久的将来,菏泽艺术学校将尽快改变基础设施简陋的现状,以一个崭新的面貌服务于我市文化强市建设。”刘超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菏泽艺术学校专心致志发展艺术教育,争取把艺术教育做精、做细、做特。“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继续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将订单式培养学生,引进地方著名演员来学校执教,假期到各地方剧团进行实习锻炼,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更好地服务好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刘超的话语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