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看菏泽·综合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1月18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5]
整合教育资源,成立职教集团,设立专项资金

菏泽职业教育提档升级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韩 波
   日前,我市发布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截至2017年11月底,菏泽市共有中职学校34所,在校生近7万人,教职工351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760人,占专任教师的26.7%。全市中职学校现开设15个专业门类、78个专业。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为抓手,通过加大地方财政投入,争取国家、省资金,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中等职业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改善。
   牡丹区整合两所职业学校,新征土地445亩,投资6.5亿元,新建一所职业中专,现已投入使用。郓城县合并两所职业学校,新征土地404亩,投资3.5亿元,新建县职业中专,目前正在紧张施工。曹县政府先后合并了县域内3所部门办校,在县城黄金地段征地260亩,投资3.6亿元,新建县职教中心,目前所有基建工程已经完成,明年交付使用。巨野县在新城区征地263亩,投资2.7亿元,新建县职教中心,现已投入使用。单县职业中专在2015年完成迁建任务后,2016年新建了学生公寓楼和实训楼。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我市今年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抓手。各职业学校立足各自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兴办校办企业,开展冠名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办学的路子越来越宽、办法越来越活。牡丹区职业中专利用实训基地资源,成立了牡丹区英姿服装有限公司、牡丹区能工机电有限公司,鄄城县第一职业中专成立了鄄城县树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鄄城县育才制衣有限公司,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办学效益。
   目前,参与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企业共计500余家,涉及项目30个。校企合作深度、质量、数量较上年大幅提高。
   我市以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为契机,积极协调各级政府,通过撤并、划转等形式,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和质量能力的提升,将学校总数由原来的41所整合到目前的18所。全市建设了以服务区域产业为导向的专业体系,成立了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能源化工为主要办学方向的9个市级职教集团。
   目前,全市共开设机械加工制造、信息技术、交通运输、能源化工、旅游服务、财经商贸、医药卫生、数控技术、文化艺术、教育等15个专业门类,78个专业,基本与我市产业吻合,学生对口就业率较高。各职业学校所设专业突出当地产业特征,兼顾前沿性专业,实行“以产为主,动态管理”的专业设置原则。
   为加强专业建设,组织实施了菏泽市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积极协调县区政府,在政策、项目、经费、师资等方面给予重视和支持。成功申报了菏泽信息工程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鄄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鄄城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全省中职学校品牌专业。
   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了《菏泽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就今后三年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职业教育体系、师资队伍、办学规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措施和办法。
   市财政设立每年1000万元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县级财政设立了每年500万元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认真落实了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规定,财政对职教的投入做到了逐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