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看菏泽·综合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1月18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7]

打工仔回乡成功打开创业“门”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淑娅
  “
   今年37岁的夏会朋,家住东明县马头镇新庄村。1999年,夏会朋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紧张,懂事的他没有继续求学,但也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接受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独自一人去了青岛。在青岛打工的日子让夏会朋积累了一些经验,2001年,夏会朋辞职后回到家乡创业,仅一年的时间,他创立了华鹏门业,一下成了注册资金100万元、员工60余人的公司总经理。2011年5月,夏会朋当选东明县马头镇新庄村党支部书记,2011—2013年被当选镇人大代表,被镇政府评为“创业之星”、“创业青年”等荣誉称号。
   1月16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东明县马头镇新庄村见到了夏会朋,他正在检查生产好的门。夏会朋高高的个子,圆胖的脸庞,给人一种憨厚老实的印象。谈起自己创业的经历,夏会朋充满了感慨。
   “我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母亲没有工作,家里除了父亲每月130多元的工资,全靠种地卖粮食挣钱。当时我们姐弟4人都上学,家里的经济条件很是紧张,每到交学费时,父母的唉声叹气让我心疼,高中毕业后我就选择辍学了。我不上学后,父亲曾给我找了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我想去外面闯一闯。”夏会朋说,他收拾好行囊就踏上了去青岛的火车。
   来到青岛后,由于年龄小、学历低,所以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夏会朋干过销售、物流和保安等工作。虽然累,但他很能吃苦,懂得积累经验。
   2001年时,夏会朋在青岛的一个高级别墅里当保安,小区里面住的都是商界精英,每天晚上,夏会朋发现这些老板都会在海边散步,他就和老板们聊天。通过聊天,夏会朋受益良多,同时也点燃了自己的创业梦想。“我发现这些老板们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现在的成功,也有很多老板和我的经历一样,也是从一穷二白过来的,所以我不想这么混日子了,我要努力拼搏,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夏会朋说。
   2002年,夏会朋从青岛回到家乡,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
   “当时由于资金有限,我借钱开了一家销售摩托车的门市,没想到生意还不错,但也花了两年的时间才还清之前借的钱。2007年时,我开始不安于现状,决定再干点其他的事情,于是就花钱雇人帮我看店,我自己外出考察市场。”夏会朋说。
   通过多方考察,夏会朋发现防盗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在2008年,他在马头镇租了一个废旧棉花厂,成立了华鹏门业。“我什么都不懂,就从零开始,慢慢地摸索,又从南方请到一批专业技术工人,他们拥有成熟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水平,一下子就提高了我们产品的质量。”夏会朋笑着说。防盗门生产出来后,为了能让客户订自己的产品,他不厌其烦地一趟趟去找客户,一遍遍地介绍自己的产品。有时看到客户忙不过来,他还会帮忙,就这样坚持了半年,他通过实际行动和防盗门的质量赢得了客户的满意。
   接订单、上门量尺寸、找厂家订货,夏会朋都是亲力亲为。除了做好销售环节,他还十分重视售后服务,当门出现问题时,他就亲自上门了解情况,为客户排忧解难。目前,夏会朋的公司每天都能生产出50套高标准的各式门,产品远销河南、山东、河北及周边乡镇和省市。
   夏会朋对于产品的细节非常用心,他通过观察发现以前的铰链开关方式很陈旧,外观难看,于是结合现代新工艺,研发出一项美观且轻便的铰链技术,并申请了专利技术。
   夏会朋不仅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村中群众推选出来的好书记。夏会朋创业成功后,没有忘记邻里乡亲的困难。村里的路不好走,雨天更是泥泞难行,给老人、孩子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在2013年,他为村里修路垫资13万元,又自掏腰包为村里安装了路灯等照明设备,并为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我的学历一直都是我的心病,虽然一直没有中断学习,但我还是希望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让孩子们都能考上大学。我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希望他们放学的路上不再滑倒,有明亮的路灯照着他们回家的路。”夏会朋不好意地说。
   夏会朋的努力没有白费,乡亲们也都看在了眼里。2011年5月,夏会朋当选东明县马头镇新庄村党支部书记,2011—2013年被当选镇人大代表,被镇政府评为“创业之星”、“创业青年”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