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3月27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8]
昌邑故城址呈正方形
历经千年守望,拂去历史尘埃,昌邑故城址于1980年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992年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1982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昌邑故城遗址进行了两次调查勘探。
根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函《关于昌邑故城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文件精神,以及山东省文物局对该城址保护规划的相关意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巨野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队,于2017年4月17日至11月30日对昌邑故城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工作。通过此次勘探,我们对昌邑故城址的范围、时代和文化堆积等都有了基本了解。
一把考古铲探入泥土,一座古城浮出地面。广大考古工作者经历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给我们勾勒出了昌邑故城址的 “肖像图”:昌邑故城址略呈正方形,总边长约5.908公里,其中东墙长1.293公里,南墙长1.744公里,西墙长1.391公里,北墙长1.48公里。四城墙的宽度均在31米左右。令人惊叹的是,墙体大部分保存较好,现存高度多在4—6米之间,城墙的底部在地表下约5.5—6.5米左右。另外在四面的墙体上发现了6处夯土缺口,不排除其中有城门的可能性。四城墙的外侧有50米至80米宽、2至4米深的壕沟。
考古工作者在勘探中还发现,此区域内有10余处单体面积大小不一的石结构遗迹,结合区域内还裸露有早年被当地村民挖出的墓坑及散落的石室墓的构件 (包括西汉时期的画像石)初步认为,这些单体的石结构遗迹很可能与墓葬有关,故将该区暂定为墓葬区。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个别残存的窑室,其平面呈圆形,直径约1.5米,窑壁厚度约0.05米。
另外,在考古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陶片、砖块、动物牙齿骨骼等。
研讨会上,山东乡土文化研究院介绍了昌邑故城规划思路,指出昌邑故城极具史料价值,是研究古代黄河冲积的重要案例,对于进一步加强活化利用,划定遗址保护和展示区,实行多规合一,加强保护和利用意义重大。与会专家围绕考古和保护规划制定畅所欲言,提出加强文物活化利用,做好金山崖墓、红土山汉墓保护开发,分批分期推进考古勘探,推进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做好大遗址保护和开发,加强昌邑王、海昏侯历史文化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等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昌邑故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蕴含信息量巨大,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极具保护利用价值。
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孙世勤指出,昌邑故城已经掩没了1000余年,随着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昌邑故城重新走上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前台。经过初步勘探,掌握了大量值得深入研究的考古资料。衷心希望这次学术研讨,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穿越时空隧道,感受人类文明成果,推动昌邑故城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推动昌邑王和海昏侯历史文化深入交流。
山东省文物局大遗址与考古处处长王守功认为,这次昌邑故城保护和研究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一步明确了保护范围和内容,确立了下一步的考古工作要研究制定长期规划,做到多规合一,加强资源整合,加强展示利用,建立考古遗址公园,建立遗址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遗址的管理和保护等诸多问题。
根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函《关于昌邑故城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文件精神,以及山东省文物局对该城址保护规划的相关意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巨野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队,于2017年4月17日至11月30日对昌邑故城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工作。通过此次勘探,我们对昌邑故城址的范围、时代和文化堆积等都有了基本了解。
一把考古铲探入泥土,一座古城浮出地面。广大考古工作者经历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给我们勾勒出了昌邑故城址的 “肖像图”:昌邑故城址略呈正方形,总边长约5.908公里,其中东墙长1.293公里,南墙长1.744公里,西墙长1.391公里,北墙长1.48公里。四城墙的宽度均在31米左右。令人惊叹的是,墙体大部分保存较好,现存高度多在4—6米之间,城墙的底部在地表下约5.5—6.5米左右。另外在四面的墙体上发现了6处夯土缺口,不排除其中有城门的可能性。四城墙的外侧有50米至80米宽、2至4米深的壕沟。
考古工作者在勘探中还发现,此区域内有10余处单体面积大小不一的石结构遗迹,结合区域内还裸露有早年被当地村民挖出的墓坑及散落的石室墓的构件 (包括西汉时期的画像石)初步认为,这些单体的石结构遗迹很可能与墓葬有关,故将该区暂定为墓葬区。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个别残存的窑室,其平面呈圆形,直径约1.5米,窑壁厚度约0.05米。
另外,在考古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陶片、砖块、动物牙齿骨骼等。
研讨会上,山东乡土文化研究院介绍了昌邑故城规划思路,指出昌邑故城极具史料价值,是研究古代黄河冲积的重要案例,对于进一步加强活化利用,划定遗址保护和展示区,实行多规合一,加强保护和利用意义重大。与会专家围绕考古和保护规划制定畅所欲言,提出加强文物活化利用,做好金山崖墓、红土山汉墓保护开发,分批分期推进考古勘探,推进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做好大遗址保护和开发,加强昌邑王、海昏侯历史文化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等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昌邑故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蕴含信息量巨大,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极具保护利用价值。
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孙世勤指出,昌邑故城已经掩没了1000余年,随着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昌邑故城重新走上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前台。经过初步勘探,掌握了大量值得深入研究的考古资料。衷心希望这次学术研讨,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穿越时空隧道,感受人类文明成果,推动昌邑故城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推动昌邑王和海昏侯历史文化深入交流。
山东省文物局大遗址与考古处处长王守功认为,这次昌邑故城保护和研究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一步明确了保护范围和内容,确立了下一步的考古工作要研究制定长期规划,做到多规合一,加强资源整合,加强展示利用,建立考古遗址公园,建立遗址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遗址的管理和保护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