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3月30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9]
鲁西南记忆——听戏
□管廷军
小时候,家乡的老人们将“看戏”叫“听戏”。可能是因为戏曲唱腔或宛转悠扬、或荡气回肠、或字正腔圆,既抑扬顿挫,又声情并茂,在于听觉的感受而不是视觉的感受,所以老人们即使去戏场子看戏,也都说“听戏去”。
两夹弦是鲁西南地区非常有名的地方戏,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村有一个戏班子,成立的时候我正好刚记事,唱的剧种就是两夹弦。
村里很多姑娘、小伙都去学戏,但老师选人还是很严格的。根据各人素质条件的不同,来确定唱花旦的、唱花脸的、唱老生的,实在不行的就去敲梆子打鼓。农村的孩子没有太多玩耍的地方,姑娘小伙学戏的戏园子便是他们最好的去处。小孩子都是很好奇的,很多小孩都想摸摸那些唱戏用的行头,胆子大的便会经常受到大人的呵斥。
那时,感觉最有趣的是演员用的马鞭子。马鞭子其实就是骑马的道具,戏曲舞台是不可能骑真马的,演员就用马鞭子代替。戏中,主人公别管去长安还是汴梁,摇着马鞭子在舞台上转上两圈就到地方了。小孩子们是爱幻想的,这个马鞭子要是真能用就好了,摇着它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我最喜欢的是女花旦的形象,就像樊梨花的造型,身后插着四个护背旗,头上插两根长长的翎子,既俊俏又潇洒,很是羡慕。
那时候,大都是唱全本戏,就像现在的连续剧,好几天才能唱完一出戏,特别是冬天,会经常唱戏到深夜。大人们去听戏,小孩子们会吵闹着跟着去,虽然理解不了戏的内容,就是跟着凑热闹。孩子们还经常会趴在大人怀里睡着,第二天一醒就在自家的床上了,怎么回家的都不知道。
其实,小时候听戏也谈不上喜欢,现在已记不起当年戏曲的名字,内容也忘记了。玩耍是小孩的天性,在幼年那个几乎没有玩具的年代,戏园子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乐园,留有天真的无忧无虑的记忆。
小时候,家乡的老人们将“看戏”叫“听戏”。可能是因为戏曲唱腔或宛转悠扬、或荡气回肠、或字正腔圆,既抑扬顿挫,又声情并茂,在于听觉的感受而不是视觉的感受,所以老人们即使去戏场子看戏,也都说“听戏去”。
两夹弦是鲁西南地区非常有名的地方戏,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村有一个戏班子,成立的时候我正好刚记事,唱的剧种就是两夹弦。
村里很多姑娘、小伙都去学戏,但老师选人还是很严格的。根据各人素质条件的不同,来确定唱花旦的、唱花脸的、唱老生的,实在不行的就去敲梆子打鼓。农村的孩子没有太多玩耍的地方,姑娘小伙学戏的戏园子便是他们最好的去处。小孩子都是很好奇的,很多小孩都想摸摸那些唱戏用的行头,胆子大的便会经常受到大人的呵斥。
那时,感觉最有趣的是演员用的马鞭子。马鞭子其实就是骑马的道具,戏曲舞台是不可能骑真马的,演员就用马鞭子代替。戏中,主人公别管去长安还是汴梁,摇着马鞭子在舞台上转上两圈就到地方了。小孩子们是爱幻想的,这个马鞭子要是真能用就好了,摇着它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我最喜欢的是女花旦的形象,就像樊梨花的造型,身后插着四个护背旗,头上插两根长长的翎子,既俊俏又潇洒,很是羡慕。
那时候,大都是唱全本戏,就像现在的连续剧,好几天才能唱完一出戏,特别是冬天,会经常唱戏到深夜。大人们去听戏,小孩子们会吵闹着跟着去,虽然理解不了戏的内容,就是跟着凑热闹。孩子们还经常会趴在大人怀里睡着,第二天一醒就在自家的床上了,怎么回家的都不知道。
其实,小时候听戏也谈不上喜欢,现在已记不起当年戏曲的名字,内容也忘记了。玩耍是小孩的天性,在幼年那个几乎没有玩具的年代,戏园子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乐园,留有天真的无忧无虑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