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修德苑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3月30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1]

子贡师兄有悟性

【经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hào)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第一》
   【浅释】
   贫穷的人,不谄媚他人,以求分外之富,穷得有骨气;富有的人,虽然条件好,但不骄奢淫逸,没有优越感。子贡向孔子请教,贫富二者,若能做到上述这样的话,还算可以吗?
   孔子回答说:“嗯,不孬(nāo)!但是,贫而无谄,不如安贫乐道;富而无骄,不如富裕之后还能喜好敬人之礼。”
   《中庸》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现实生活的贫富状况虽有差异,但修证大道之后的“自得”并无不同,关键看能否做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安贫乐道”的楷模,是颜回,人人皆应向他学习,自不待多言。至于“富而好礼”,则正对子贡之机。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第三)可见,“礼”的背后是“仁”。夫子提出“富而好礼”,意在劝进子贡这样的成功人士 “富而好仁”,即善用财富以提高自身修为,亦即后来《大学》中所说的“仁者以财发身”。
   子贡悟性好,闻听夫子的解答后,立即引用 《诗经·卫风·淇澳(yù)》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为回应,并求证:刚才您老人家所说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是否就是此处的切磋琢磨之义呢?据《尔雅·释器》记载:“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说欲令骨象玉石成为有用之器物,需经过精益求精的加工。人要想成长为优秀人才,亦须孜孜以求,不断进步。
   孔子见子贡领悟得如此到位,非常开心地称呼了一声子贡的字——“赐”啊!然后对他说:“从今以后,我就可以跟你谈《诗经》了!”为什么呢?因为 “告诸往”——对他讲了乐道好礼的话题,“而知来者”——他就能引用《诗经》里的相应内容来加以理解、印证,说明确实有悟性。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第十六)孔子先劝子贡 “富而好礼”,进而又说“可与言诗”,夫子之教,真是循循善诱,用心良苦啊!
  王西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