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菏泽大棚改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5月14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3]

“芦庄片区”将建廉政教育基地

被征收居民热情高涨,截至5月13日18时,签约650余户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 腾
   “老丁,你家租好房子了吗?啥时候搬家?”
   “租好了,老李,就在旁边的领将帅府。你家签字了吗?啥时候搬?”
   “哟,你也来了,老张,再来晚一会儿就捞不着签字了,哈哈!”
   ……
   5月11日8时许,在菏泽市2014-2旧城区改建项目(芦庄片区)建设指挥部,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签约现场人头攒动,被征收的居民在院子里不停地穿梭着办理各项手续,也有三五居民站在一起谈论着签订补偿协议事宜,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期待敲锣打鼓回迁新居
   “我们昨天专程从青岛赶来签订老房子的补偿协议,全家人全力支持家乡棚改。”5月11日,在菏泽市2014-2旧城区改建项目 (芦庄片区)建设指挥部签约现场,排号68、第2个签订补偿协议、第3个领取3万元奖补资金的85岁芦庄社区居民丁圣哲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说,“社区负责人给我打完电话,我们第一时间就赶了回来,全家人知道老宅要拆迁都很高兴,现在手续都办完了。我在外地不能为家乡多做贡献,就用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吧!”
   不仅仅是人在外地的丁圣哲,居住在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芦庄社区的居民,也都对棚户区改造充满了憧憬。
   “早搬不吃亏,晚搬也不沾光。前三天签订协议搬走最高还能拿到3万元奖补资金,相当于我一年的工资了。”芦庄社区前马庄村居民孙女士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说。
   “今年3月,我们就在蒋庄社区租了一处院子,希望政府部门切实为群众着想,争取用最快的时间建好安置房,让我们尽早搬回来。”芦庄社区前马庄村居民王素梅高兴地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说,“等回迁那天,我们全村要扭起大秧歌,热热闹闹地庆祝回迁新居。”
  社区内的茂密树林成居民的牵挂
   芦庄社区前马庄村居民马先生,特别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提起了市长江路和广州路交叉口南侧的两片茂密树林。
   据马先生介绍,每天清晨,附近的居民都沿着树林遛弯、锻炼身体。夏天,树林成了附近居民纳凉的好去处。他表示,希望政府慎重考虑,在规划时能够把这两片树林保留下来,也给回迁的居民留下珍贵的回忆。
   在马先生所说的地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遮天蔽日,东南角的树林里有处小广场,有各种健身器材,几位老人正在锻炼身体。在西南角的树林里,有一块书写着“岐黄遗风”的石碑。据当地居民介绍,石碑是为纪念芦庄社区陈庄村老中医李省愆而立的。李省愆出生于医学世家,擅长中医、妇科和外科。1938年,菏泽地区霍乱流行,其验方吐泻散、活血通脉汤、调经种子散剂胶丸等,均得病家恭扬。解放后,李省愆在菏泽第一诊所任所长,在城区卫生院任中医科主任、业务院长,曾为菏泽中医协会理事、菏泽市政协委员。
   “芦庄社区名胜古迹甚多,前马庄东头有一古井,据说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前马庄迁此建村时就有。井旁还有一座玄帝爷庙,解放前后及文革时期多次被毁,现遗址上的玄帝爷庙系村民自发修建;在前马庄西头原来有一条稍微偏向的老河,经佃户屯、沙沃村西,通往万福河,老河道被中粮艾地盟油厂占用,之前地势低洼,大约30-50厘米以下全是金黄色的飞沙(沙土)。”芦庄社区芦庄村居民芦先生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说。
  签约首日,签约者突破350户
   5月11日21时许,在菏泽市2014-2旧城区改造项目(芦庄片区)征收现场,20个工作组办公室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已经连续工作15个小时的20个工作组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当天共签约350户。截至5月13日18时,签约650余户。
   据了解,菏泽市2014-2旧城区改造项目(芦庄片区)是5月7日启动征收工作的,征收范围为市广州路以西,丹阳敬老院、市纪委以北,长江路以南,规划支路以东(以规划部门划定的征收范围红线为准)。该项目占地451690.12平方米,涉及被征收单位及居民约1038户,拟征收房屋面积约24万平方米。补偿方式为货币补偿或者房屋产权调换。项目规定的签约期限为5月11日至15日。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的,由菏泽市人民政府依照相关规定,做出补偿决定,限期搬迁。被征收人在补偿决定的期限内不搬迁,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据了解,该项目房屋征收后,规划建设一处100亩的公园、一处120亩的廉政教育基地,对菏泽开发区芦庄小学进行扩建,打通太湖路、武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