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悦读汇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5月14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好父母善减法

□原谅
   见识过不少父母儿女的僵局,“留美硕士万言书控诉父母”事件还是让我错愕万分。先表个立场:父母血亲,何苦至此。虽说家有家经,外人难念,但父母的责任,还是得认领。
   儿女来到这世间,总免不了负载着父母的希冀。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从孩子牙牙学语起,父母就不敢懈怠,生怕哪个环节落于人后。那么孩子的梦想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不少没实现梦想的父母,直接让孩子的成长过程,成为其二次造梦的推演。好一些的,口口声声孩子快乐就好,但其所谓的快乐其实是父母所认为的快乐——孩子倒要无条件地接受这份“快乐”。于是,孩子的天性被当做一张白纸,诸多彩绘成了孩子按父母的意愿涂抹,甚至由父母直接代劳。
   成长是一个综合效应,生活的点滴、天性的潜涌、世情的濡染,无不在其中发挥着作用。那么,针对于这次事件,许多喜欢给孩子规划梦想的父母们,可否退一步呢?在对孩子的希冀之切、寄托之盛里做些减法。所减出来的空间,正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缓冲地带。爱孩子,让孩子懂得自立之必要、懂得爱人爱己,引导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艺,留有空间给孩子依天性去尝试自己的喜好;同时依社会伦理法则,在生活点滴中向其警醒文明道德红线的存在——这不是娇纵,更不是放任。
   时代风潮所致,无穷尽的加法的确让父母们疲于奔命。好父母善减法。然而,加法易,减法难。如若你在时代风潮之中,只知道做加法,却没去思考过减法,这算不算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可怜天下父母心,只希望父母们在为孩子做事或要求孩子去做什么事时,先在心里停顿哪怕三秒:可不可以不去做,让他自己做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