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悦读汇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5月24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4]

黑色的想象

□李松蔚
   给女儿讲《死了一百万次的猫》。
   女儿忧心忡忡地问我:“爸爸,你会死吗?”
   我说:“会,但是在很久以后。”她确认那一天她早就长大了,不再像现在这样需要我。尽管她难以想象那是什么样的情况,但还是松了口气。可是过了一会,她又担心起来。“爸爸,万一我还没长大呢?”
   我说:“你是不是担心爸爸死了,会发生很不好的事。”女儿点了点头。
   我问:“你最担心的是什么?”女儿说:“没人给我买好吃的、买玩具了。”“妈妈会给你买。”“可是你买的东西比较大。”
   我不由得笑了,但还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她:“你还没长大爸爸就死了,这个可能性很小。万一发生了,我说的是万一——爸爸也会留下一些钱,这些钱可以给你买好吃的,买很多玩具,明白了吗?”她点点头,开心起来,跟我玩贴纸。
   玩了一会,又有新的担心:“可是,那样就没人陪我玩了。”我哭笑不得:“那你想想,爸爸出差的时候,你是跟谁一起玩的?”
   这是我和女儿前几天发生的一场对话。从传统观点来看,女儿的想象有一些“大逆不道”。
   过得好好的,凭空设想这些坏事的发生,何必呢?但这些黑色的想象,对女儿的内在世界形成所谓的安全感和可控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成人世界很避讳这样的想象,有类似想法也不能公开说出来,最好能从脑子里把它甩出去。
   有时候,想一想它,跟别人谈论它,也许反而是有帮助的,它会让我们觉得有些事就算发生了,也不见得就是世界末日。
   《基督山伯爵》里,瓦伦蒂娜的爷爷预见到孙女会被继母下毒,于是他花了很多年,让孙女持续服用小剂量的毒药,以培养耐药的体质——这帮助瓦伦蒂娜扛住了致命的一击。
   “黑色的想象”有时候就是小剂量的毒药,它不是没有建设性的焦虑:“千万不能这样……”而是通过想象,把焦虑的“后果”补完:“如果真的这样了,我可以怎么办?”在最坏的可能性之下,把故事继续下去,并且相信:不过如此。
   黑色的想象是一个友好的忠告,提醒我们有些事情要准备好。
   你有没有想过它,并不会改变它未来出现的概率,而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却足以影响你当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