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看菏泽民生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7月17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6]

慢时光,牵牛而过

乡村理发师、省签约作家宋长征又一力作出版发行
本报讯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友燕)成武县孙寺镇乡村理发师、山东省签约作家宋长征的又一力作《慢时光,牵牛而过》,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堪称宋长征的乡土回望,他以一缕乡愁为线索,以一叶草、一粒粟、一扇窗、一把锄为着眼点,深切地表现出对农耕文明的怀念,从中亦体现出对乡村文明、文化的传承。其中充满着乡野风物的变迁,又时刻伴随着人文情思的弥漫,是生活和体验相结合的文本,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播价值。
   一丛米蒿,一只萤火虫,一株芫荽,一把樵斧……这些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动植物和农具,都被他以诗意的笔触行走于笔尖,赋予深沉的思考,320个篇章无一不鲜活生动,让读者为之动容、心驰神往。“如果哪天你收到宛若银丝的乡愁,那一定是故乡寄来的马蜂菜。”(《马蜂菜托及其延伸》)浓浓淡淡的乡愁,对乡村物事消逝的忧伤,就这样流淌在文字深处,也流淌在宋长征的血液里。“如果没有了这些乡村植物,记忆里是否会一直空旷苍凉?我们流淌的血液会不会失去温度,身体如岩石般冰凉?”(《夜雨剪了一把春天的韭菜》)在指认那些被逐渐遗忘的草木、农具、菜蔬和习俗时,宋长征需要一些东西来证明,这种“乡愁”并非个人的,并非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真正美好的过往,正在历史深处,通过文字传达给他力量。
   本书中随处可见这样的释义与解读,《诗经》《本草纲目》《齐民要术》……这些古籍里的文字,被他信手拈来,无形中增添了作品的质感,与厚朴的乡村达成内在的一致。
   乡村理发师和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得宋长征这部书稿中的所有感悟和体验都真实且生动,这也构成了他独特的文学气象。而母亲这一意象,丰富了牵牛而过的慢时光,是乡愁物化的体现。“那根挑月的针呢?那丝带串联雨珠的线呢?想必已追随母亲而去,再也无法和一只旧年的笸箩心手相依。”(《针头线脑说笸箩》)“这时时间如绸,夜色如绸,母亲手中的木梭在民间穿行,虽孤独却不知疲倦。”(《梭,在民间穿行》)“我走近母亲居住的土屋,一缕陈年的月光刚好迎面而来,抚摸我背井离乡的脊梁,像母亲,像多年不见又拙于表达的情怀。”(《瓦上松》)……母亲永远地离开,正是乡愁浓得散不开的原因,也是“回得去的故乡,回不去的童年”的印证。没有母亲的故乡,如何不愁?
   素描乡村物事,勾勒民间冷暖,感触大地心音,聆听天籁私语——这是宋长征对自身创作的定位。其作品曾获多种文学奖项,散文集 《住进一粒粮食》获山东省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2017年出版散文集《乡间游戏》。2018年出版新书 《慢时光,牵牛而过》、《一群羊走在村庄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