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乡土家园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8月0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1]

老猫来了

□管廷军
   小时候不是知道老猫是啥样子的,虽然家里养着一只猫,但是“老猫”这种动物和家猫一点也联系不起来。
   小孩子总是调皮的,特别是到了晚上,折腾着不睡觉。大人就会想方设法哄孩子睡觉,哄了也不管用的,就会采取吓唬的方式。鲁西南农村的母亲或者奶奶哄小孩睡觉,嘴里总是哼哼着一首催眠小曲,小曲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声音轻柔而绵长:哦—哦—哦—,睡觉觉,睡觉觉,老猫来了我打它。反复吟唱,直到小孩睡着。如果哼完这首小曲,孩子还是没有睡意或者哭闹着不肯睡觉,大人们就会立刻翻脸,吓唬小孩:再哭,老猫听见了来叼走你!小孩们虽然没有见过老猫,但是在意识里老猫一只专门吃小孩的怪物,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心里惧怕被老猫叼走,便会在担惊受怕中慢慢睡着。
   年纪稍大点以后,长了心眼,就不再惧怕老猫。慢慢明白了老猫是大人吓唬小孩的伎俩,但是也始终弄不明白老猫到底什么?是鬼?是怪?是猛兽?……在脑子里面根本就没有一个轮廓。后来,弟弟妹妹如果折腾着不睡觉或者不听话,也会学着大人们吓唬他们说:老猫来了。他们就立刻消停下来。老猫,这种奇怪的动物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但是谁也没有见过老猫,也没考究过老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再后来,自己有了孩子。虽然孩子有时候也不听话,但是没有用老猫吓唬过孩子。毕竟,孩子不能是吓大的。但有时会想起母亲、奶奶说的老猫,甚至曾经想老猫是不是成精的猫?就像西游记中的老鼠精、犀牛精,但西游记中好像没有猫精。对于“老猫”,还是不得其解。
   偶然的一个机会,看了一篇资料,才了解到历史上还真有“老猫”这个传说,不过“老猫”不是一只动物,而是一个人,一个叫麻叔谋的人。
   相传,公元605年,隋炀帝为开掘大运河,封征北大将军麻叔谋为开河都护,征集200万民夫开赴沿线挖河。这个麻叔谋,是个络腮胡,人称“麻胡子”。他生性凶狠,敛财有方,有民房明明离河道较远,他说正好位于主干线;等房主送上银两,河道马上改直了。麻胡子督工河南宁陵县地段时,突然染病,太医用半岁大的羔羊,取出内脏放进中药蒸熟,他吃后就康复了,但却吃上了瘾,每隔几天就得吃一只。
   宁陵县下马村有个叫陶榔儿的,富有钱财但为人凶暴,他家的祖坟靠近河道,害怕挖河时被发掘,就偷了别人家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杀死后砍掉头和脚,蒸熟装入食盒献给麻叔谋。麻叔谋吃着这肉,香美异常,和羊羔肉味道不同,十分满意,问陶氏,答道 “不是羊羔肉,而是小孩肉。”遂请河改道,麻叔谋无奈,就下令让河道在经过陶家坟地时绕了个弯。后来此事成为公开的秘密。其他乡绅得知陶氏的秘诀,也效法陶氏,偷盗乡间小儿送麻叔谋以换取河道绕弯。一时,附近村庄接连丢失小儿,到处可以听见失去孩子的母亲的哭声。于是,当地凡是有小孩的人家,都特制一个大木柜,用铁皮裹缝,夜里就把小孩藏在柜中,用大锁锁牢,而且全家人点着蜡烛值班看守。到天亮打开柜子,若小孩还在,全家老幼都一一庆贺。
   即使如此,丢失小儿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麻胡子“吃小孩”的嗜好,很快传遍了河南、安徽、江苏及山东等地,一时间,只要提起“麻胡”二字,百姓不寒而栗,纷纷将小孩或藏匿,或转移。如果孩子哭闹不休,一句“麻胡来了”,小孩“哭立停”,唯恐被其吃掉,俨然是一剂镇儿“良药”。
   多行不义必自毙。事后麻叔谋被人告发,朝野震惊,隋炀帝派大将来护儿把他逮捕,以“食人之子、受人之金、遣贼盗宝、擅易河道”等罪名将其腰斩,陶榔儿兄弟也同时正法。
   “麻胡”吃小孩,一辈唬一辈,传了一千多年。传到后来,人们已不知其所以然。不知是以讹传讹,还是口音差异,或是其他的原因,在鲁西南地区,“麻胡”就逐渐变成了“老猫”。
   老猫来了,其实这种吓唬孩子的方法并不可取,往往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教育孩子,不应该采取吓唬的方式。
   现在,即便是在鲁西南农村,也没有大人再用“老猫”吓唬小孩;现在的小孩都很聪明,见多识广,也不会被老猫吓住。
   鲁西南的记忆,现在,老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