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魅力单县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8月2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5]

“我嘴上叫您阿姨,其实您在我心里就是妈妈!”

“乖,来家住几天呗!趁着没开学,我带你和弟弟出去玩几天!”8月3日上午,刘静给徐涛打电话。如果不加说明,谁都会认为刘静在给自己的孩子通话。
   刘静已经当了奶奶,现为单县经信局科员,接电话的徐涛是她资助近6年的青岛大学在校大学生。
   现年47岁的刘静自幼生长在一个乐善好施的大家庭,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及伯伯、叔叔、姑妈等都乐于助人,父母曾资助过4名贫困大学生,90多岁的爷爷至今仍义务修桥补路。
   受良好家风的影响,刘静也是一个有口皆碑的大好人。她喜欢读书、旅游、走秀,更喜欢扶贫济困。“我即便是一根火柴,也要给人温暖;我即便是一滴水珠,也要润泽人的心田……”爱诗的刘静如是说。
   2012年的一天,刘静在一个社会公益活动培训班上,结识了蔡堂镇中学初中二年级班主任梁晓东。“我很想资助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就像当年父母帮助4个贫困大学生一样……”听了刘静的夙愿,梁晓东很是激动,说:“我们班级有一个叫徐涛的学生,家庭贫寒,成绩优秀,如果你愿意……”未等梁晓东说完,刘静就爽快地开了口:“你给这个孩子说说,能否尽快见面谈谈?”
   然而,提及见面,徐涛驳回了班主任梁晓东的 “面子”。梁晓东实话实说,刘静方才认识到 “自己的唐突”:“人家孩子有自尊心,面子一时抹不开,不能太着急!”
   原来,徐涛幼时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远走他乡,其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性格内向,不苟言笑。
   刘静首先请梁晓东与徐涛交流沟通,逐渐消除他的自卑和顾虑,使其乐意接受陌生人的帮助。两天后,刘静乘坐弟弟的轿车,行程20多公里,在蔡堂镇中学,见到了颇为拘谨的徐涛,并给予他1000块钱。为不影响徐涛的学习和生活,之后,刘静经常与梁晓东联系,随时掌握徐涛的在校生活消费情况,通过梁晓东把钱和衣物转给徐涛。就这样,一直到徐涛考入县一中。
   同在县城,刘静觉得资助徐涛方便多了。她坚持每月初到校探望徐涛,就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了解学习、食宿情况及师生、同学关系等,叮嘱注意事项,不但给他生活费还有亲手包的包子及点心、瓜果、药物及新衣物等,同学们都以为刘静是徐涛的妈妈,皆羡慕不已。
   “我既要给孩子钱,还想着培养他勤俭的好习惯,又担心他肚子吃亏。”刘静说,每次到学校给徐涛送钱送物时,她就问徐涛上月的生活费还剩多少,如果低于50元,就给500元;高于50元,就给400元,以确保其生活所需。
   每年暑假,刘静都把徐涛接到家里住一段时间,其丈夫和俩儿子都把徐涛当成家庭一员,一起吃饭、看电视、逛公园,还先后到云台山、鹳河、尧山游览,一家人玩漂流、打水仗,其情切切、其乐融融,令人感动。
   去年,徐涛以587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孩子学有所成,刘静如愿以偿,她既要求孩子在校勤工俭学,又按时供给生活费,每周都打电话了解学习、生活情况,挂念之情溢于言表。
   每次返校,刘静就会把路费和当月生活费塞进徐涛兜里,大包小包的零食、衣物紧着提,看着徐涛乘坐的开往青岛的大巴车驶出很远,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其实,刘静和丈夫、大儿子、大儿媳都处于工薪阶层,二儿子还在读高中,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及公公、婆婆年龄都大,病灾难免,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其家境并不富裕。给予徐涛的生活费及花销都是一家人的衣食节省,已累计达到4万元。
   “阿姨帮助你成长,并不图你的任何回报。将来你能自食其力,成家立业,照顾好你奶奶、爸爸,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刘静对徐涛说得最多的话。不善言辞的徐涛给刘静发微信:“我嘴上叫您阿姨,其实您在我心里就是妈妈!”每每看到手机收藏的徐涛的微信,刘静总会潸然泪下。
  通讯员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