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看菏泽综合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8月27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7]

许身热土勤为耕

——记省派驻菏泽开发区陈集镇崔庄村第一书记侯西栋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德高 通讯员 苑肇波
   在菏泽开发区陈集镇崔庄村,说起今昔变化,群众总是要提到侯西栋这个省里来的第一书记,无不夸他是个一门心思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好书记”。2017年2月,省政府研究室工作人员侯西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崔庄村。他关注村庄发展,帮助村庄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助推村庄振兴。仅仅一年多时间,崔庄村面貌就有了大的改观,水泥公路通车了、文化大院修建了、街灯路灯亮化了、文艺队伍活跃了……
  
  村庄经济要发展,选准路子是关键
   崔庄村人口3899人,5100亩耕地,主要以山药、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一般。
   第一书记侯西栋这次驻村,带着省级拨付的6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就想着为村里发展扶贫项目和产业。几经考察,最终与当地实力较强的山东天久实业集团合作,将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椹果膨化加工项目建设中,为村庄经济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2017年,与天久集团旗下的天蓝合作社签订了一份合作合同,合作社每年拿出项目投资总额60万元的百分之十三,也就是7.8万元,按时打到村里账户,由崔庄行政村用于贫困户的分红和救济工作。
   2017年底,崔庄村88户精准扶贫平台上的贫困户,平均每户分到928元分红。投资合同还约定,5年之后合同到期,合作社将全额返还村里投资的60万元本金。这样既保证了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户能够有稳定收益,实现脱贫,又确保了攻坚期之后村集体的经济收入。
   通过桑葚项目的发展,侯西栋探索出一条群众种植、企业包回收的增收致富路子。村民不仅可以自己种植,而且还能流转土地,一边收取租金一边务工,增加现金收入,实现脱贫。
  
  头拱地也得让乡亲们活出精彩
   崔庄村的硬件设施普遍基础较差,党员群众活动没场地,是个硬伤,村两委办公室借住在村小学边上的两间旧房里,也是现实。
   侯西栋看在眼里,思忖良久,暗下决心,头拱地也要给村里安个“窝”。他跑部门、找资金、定规划,仅仅一两个月时间,人晒黑了许多,瘦了好几斤,可是村庄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日趋明朗。目前,一个投资90余万元、建设面积800平方米的集日间照料中心、为民服务大厅、卫生医疗、文化大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拔地而起,规划合理,办公设施一应俱全。
   接着,侯西栋利用村村通道路建设资金,并争取多方支持,花费140余万元为苑庄村、徐庄村和香李庄村3个自然村新修了4公里的水泥路;为5个自然村安装了240盏高质量路灯;新修了8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广场;购买绿化树苗3000余棵,装扮了村庄,美化了家园;投资2万余元新修村头“水簸萁”15个。下一步,他还要统一修复村庄的梗阻桥涵……
   有了活动场所,侯西栋便带领几个文艺骨干组建了7支秧歌、广场舞表演队,建起了农家书屋、设置了阅报栏,全村形成了“比科技、比孝敬、比文明”的良好风气,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通过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弘扬了社会正气,遏制了歪风邪气和封建迷信活动。
  
  “乡亲们的需求就是我的工作要求”
   平时,侯西栋一有时间都会到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群众家坐坐,村里的88户贫困群众和39户低保户,家家的详细情况,他都熟记于心。
   走访中,他了解到苑庄村民苑登运遭车祸受重伤,经济拮据,陷入困境,便立即电话联系爱心人士,筹集到10000元善款,并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到苑登运家慰问。侯西栋说:“扶贫助困是咱的职责,群众的需求就是我的工作要求。”
   同时,侯西栋还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帮扶,联系爱心企业,让他们共同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先后组织山东依依不舍科技环保有限公司为崔庄小学捐赠电子显示屏1套,组织山东蜀中药业有限公司为贫困户捐赠爱心面粉100袋。特别是去年“七一”期间,山东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山东和宁信息技术公司两家爱心企业共投入10余万元,为村内安装了数字无线广播设备6台(套),购买了米面油,对46户老党员、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为村小学捐赠电脑、书包、校服等学习生活用品一宗。
   正是凭着这种奉献精神,一年多来,侯西栋带领群众一步一步走向文明富裕。接受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侯西栋深有感触地说:“踏进庄户门,咱就是农家人,干的都是本职工作,只要群众信得过,咱就绷紧服务这根弦,不然,就对不起崔庄村这片热土,对不起崔庄的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