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8月27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8]
陈良柱:习武路上没有捷径可走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德高
一走进梅花拳第十五代传人陈良柱的家中,客厅上方一块写有“武术世家”的匾额就立马映入眼帘。
75岁的陈良柱身材魁梧,戴着一副眼镜,说话时总是乐呵呵的,给人感觉就像是一位“邻家大爷”,很难想象这就是将传统武术与中国式摔跤相结合起来的“梅花跤王”。
聊到武术以及摔跤时,他的话明显多了起来,说到尽兴处还会站起来手脚并用比划动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陈良柱的习武经历,以及他在习武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痴迷武术被戏称“武痴”
陈良柱是牡丹区东城办事处双河集人,出自菏泽武术世家,自幼便受到习武熏陶。爷爷陈世明就是当地著名拳师,二爷陈复文因武术本领过人被选拔为冯玉祥贴身警卫。
“当时社会动乱,习武的初衷就是保家和护身。我从小就看着村民和家人习武长大,6岁时正式学习武术。”陈良柱回忆说,白天要上学或去生产队挣工分,只有到晚上村里的习武者才聚在一起挑灯练习。
陈良柱在习武过程中得到著名武师盛效武、郭子敬指点,后拜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丁金龙为师,专练传统武术梅花拳。
15岁时,陈良柱在村头的鱼坑旁边第一次看到了让他眼前一亮的传统技艺——中国跤。
“村里人都是学习传统的梅花拳,那年有个练中国跤的人来村里走亲戚,和其他人在鱼坑旁切磋交流时,没有人能把他打倒。”陈良柱说,当时他就喜欢上了这项技艺。“学习传统武术与人交手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对手打倒,而摔跤在打倒对手时更直接一些。”
从此之后,陈良柱就开始练习中国跤,为了能学到真本事,他多次自费去济南等地寻找名师指点。
“如果说多年习武经历为摔跤提供基本功和技巧外,那么摔跤对力量的要求只有靠汗水和自身的辛勤付出。”陈良柱为了增加自己的力量,经常身上穿沙衣、腿上绑沙袋跑步,后来直接把沙袋换成9公斤的铁瓦绑腿上跑,腿上、脚上经常被磨破。至今他曾使用过的铁瓦还珍藏在家中。
陈良柱将传统武术的跳跃、闪转腾挪与中国式摔跤相结合,由于比较痴迷,经常一练就到晚上12点,很多人都笑称他是“武痴”。为了找到一块摔倒能减轻疼痛的场地,麦秸垛和坑塘边会经常看到他的身影。
赛场上拿名次为家乡争光
“远踢、近打、擒拿、贴身摔,这是武术和中国跤结合的最好实例。”陈良柱说,经过日复一日的苦练,他逐渐开窍了,懂得用心训练,运用战术实战。他的摔跤技艺日渐成熟,胆量也大了,和他交手的人都很轻松被摔倒。
1968年,菏泽第一支摔跤队成立之后,由于摔跤技艺更胜一筹,陈良柱顺理成章成为领队。重任在肩,陈良柱更加用心,每天除和队友们练习摔跤之外,经常带领他们参加各种武术比赛和摔跤比赛,来切磋技艺,取长补短。1974年10月,在西安举行的全国首届武术比赛及中国式摔跤邀请赛中,他力挫各路高手荣获第二名;随后,在全国各种摔跤比赛中,陈良柱及其弟子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使得菏泽的摔跤在当时名声大震。自1968年至1987年,陈良柱先后在市、区摔跤及散手比赛中获得冠军9次,获亚军及第三名16次。陈良柱“梅花跤王”的大名在武术和摔跤圈内也越来越响。
在菏泽双河武术学校的荣誉室内摆满了奖牌、奖杯和证书,陈良柱看着多年前自己比赛时获得的奖杯感慨道:“我参加比赛是代表‘武术之乡’菏泽的,赛场上取得的成绩不光是我个人的,更是菏泽人民的。”
努力让武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现在75岁的陈良柱虽然不再参加一些武术比赛和教学工作,菏泽双河武术学校也已交给儿子管理,但每天练习几个小时的武术雷打不动。正在进行的亚运会比赛中,武术项目比赛,他在电视机前随时关注,说到山东选手孙培原成功夺得武术男子长拳项目的金牌时,陈良柱竖起了大拇指不停称赞。
自然,会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希望拜陈良柱为师学习梅花拳、摔跤技艺,但陈良柱选弟子的首要条件就是看人品。“学武术不是让你惹事,去欺负人。要讲武德,讲良心。学习武术后有一个好的身体,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好工作。”陈良柱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当前他的徒弟接近3000人,都是不同岗位的佼佼者。
练武的人多如洹河细沙,数不胜数,要在为数众多的习武者中拔尖冒头成为武术大师,除了有天赋,还要肯下苦功。陈良柱坦言,自己学武时的痴迷劲头,在现在孩子身上已经看不到。“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得传承和发扬。习武不是单纯的肢体较量,也不是浮躁的追名逐利,这是力量,是精神!”
一走进梅花拳第十五代传人陈良柱的家中,客厅上方一块写有“武术世家”的匾额就立马映入眼帘。
75岁的陈良柱身材魁梧,戴着一副眼镜,说话时总是乐呵呵的,给人感觉就像是一位“邻家大爷”,很难想象这就是将传统武术与中国式摔跤相结合起来的“梅花跤王”。
聊到武术以及摔跤时,他的话明显多了起来,说到尽兴处还会站起来手脚并用比划动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陈良柱的习武经历,以及他在习武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痴迷武术被戏称“武痴”
陈良柱是牡丹区东城办事处双河集人,出自菏泽武术世家,自幼便受到习武熏陶。爷爷陈世明就是当地著名拳师,二爷陈复文因武术本领过人被选拔为冯玉祥贴身警卫。
“当时社会动乱,习武的初衷就是保家和护身。我从小就看着村民和家人习武长大,6岁时正式学习武术。”陈良柱回忆说,白天要上学或去生产队挣工分,只有到晚上村里的习武者才聚在一起挑灯练习。
陈良柱在习武过程中得到著名武师盛效武、郭子敬指点,后拜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丁金龙为师,专练传统武术梅花拳。
15岁时,陈良柱在村头的鱼坑旁边第一次看到了让他眼前一亮的传统技艺——中国跤。
“村里人都是学习传统的梅花拳,那年有个练中国跤的人来村里走亲戚,和其他人在鱼坑旁切磋交流时,没有人能把他打倒。”陈良柱说,当时他就喜欢上了这项技艺。“学习传统武术与人交手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对手打倒,而摔跤在打倒对手时更直接一些。”
从此之后,陈良柱就开始练习中国跤,为了能学到真本事,他多次自费去济南等地寻找名师指点。
“如果说多年习武经历为摔跤提供基本功和技巧外,那么摔跤对力量的要求只有靠汗水和自身的辛勤付出。”陈良柱为了增加自己的力量,经常身上穿沙衣、腿上绑沙袋跑步,后来直接把沙袋换成9公斤的铁瓦绑腿上跑,腿上、脚上经常被磨破。至今他曾使用过的铁瓦还珍藏在家中。
陈良柱将传统武术的跳跃、闪转腾挪与中国式摔跤相结合,由于比较痴迷,经常一练就到晚上12点,很多人都笑称他是“武痴”。为了找到一块摔倒能减轻疼痛的场地,麦秸垛和坑塘边会经常看到他的身影。
赛场上拿名次为家乡争光
“远踢、近打、擒拿、贴身摔,这是武术和中国跤结合的最好实例。”陈良柱说,经过日复一日的苦练,他逐渐开窍了,懂得用心训练,运用战术实战。他的摔跤技艺日渐成熟,胆量也大了,和他交手的人都很轻松被摔倒。
1968年,菏泽第一支摔跤队成立之后,由于摔跤技艺更胜一筹,陈良柱顺理成章成为领队。重任在肩,陈良柱更加用心,每天除和队友们练习摔跤之外,经常带领他们参加各种武术比赛和摔跤比赛,来切磋技艺,取长补短。1974年10月,在西安举行的全国首届武术比赛及中国式摔跤邀请赛中,他力挫各路高手荣获第二名;随后,在全国各种摔跤比赛中,陈良柱及其弟子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使得菏泽的摔跤在当时名声大震。自1968年至1987年,陈良柱先后在市、区摔跤及散手比赛中获得冠军9次,获亚军及第三名16次。陈良柱“梅花跤王”的大名在武术和摔跤圈内也越来越响。
在菏泽双河武术学校的荣誉室内摆满了奖牌、奖杯和证书,陈良柱看着多年前自己比赛时获得的奖杯感慨道:“我参加比赛是代表‘武术之乡’菏泽的,赛场上取得的成绩不光是我个人的,更是菏泽人民的。”
努力让武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现在75岁的陈良柱虽然不再参加一些武术比赛和教学工作,菏泽双河武术学校也已交给儿子管理,但每天练习几个小时的武术雷打不动。正在进行的亚运会比赛中,武术项目比赛,他在电视机前随时关注,说到山东选手孙培原成功夺得武术男子长拳项目的金牌时,陈良柱竖起了大拇指不停称赞。
自然,会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希望拜陈良柱为师学习梅花拳、摔跤技艺,但陈良柱选弟子的首要条件就是看人品。“学武术不是让你惹事,去欺负人。要讲武德,讲良心。学习武术后有一个好的身体,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好工作。”陈良柱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当前他的徒弟接近3000人,都是不同岗位的佼佼者。
练武的人多如洹河细沙,数不胜数,要在为数众多的习武者中拔尖冒头成为武术大师,除了有天赋,还要肯下苦功。陈良柱坦言,自己学武时的痴迷劲头,在现在孩子身上已经看不到。“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得传承和发扬。习武不是单纯的肢体较量,也不是浮躁的追名逐利,这是力量,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