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快乐老人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9月07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7]

嫁接桑树、养蚕、建窑——难忘的知青经历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 静
   1969年1月,对于今年已经69岁的高中华来说是个难忘的月份。当年19岁的他,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的菏泽县吕陵公社社长刘宪言开着拖拉机载着二十多位披红戴花、豪情满怀的知识青年,在锣鼓喧天的欢送声中来到插队的地方,开始了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历程。9月5日,在菏泽南平花园小区,高中华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回忆了当年的知青经历。
  嫁接桑树养蚕
   说起自己的知青生涯,高中华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当年养蚕的经历。“我们被分到贾坊大队的一个林场,里面有很多桑树。”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高中华有些激动。他最初是跟着社员嫁接桑树,作为刚从城里来的青年,别说嫁接,就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楚,用高中华的话说,没下乡之前他就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青年。“当时每人发一把小刀,社员们手把手教我们取芽苗,然后在树干上划出丁字口,把预先取好的芽插在丁字口里,用麻绳缠起来……”时隔五十年,回忆起当年嫁接桑树的经历,高中华仍说得头头是道。
   高中华说,最初的蚕非常小,装在一个竹筐里,需要把桑叶切得很细撒在竹筐里。随着蚕逐渐长大,还要给它们“分家”,大概喂养一两个月的时间,蚕体开始透明发黄,说明蚕已经成熟,这时要在蚕的周围放一些树枝或麦秆,让蚕吐丝结茧。“当时看着白花花的茧,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高中华说。
  在窑厂当司务长
   高中华所在的吕陵公社为了搞好水利,改善民居,决定建窑厂自己烧砖。高中华被派到窑厂当司务长,他负责买菜、买煤等后勤工作。“那时候的民工都是各队派来的社员,要自带伙食。”高中华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他作为司务长的另一件事就是用秤称社员带来的粮食。“当时建窑厂,每个大队派十个社员,每个社员每天交三斤粮食,一斤玉米、一斤大豆、一斤小麦,我必须分开给他们称量。”高中华说,称完粮食给社员发粮票,然后他和另外一名社员用地板车拉着粮食去打面。
   在知青点的日子,高中华兢兢业业做好每件事,受到领导和社员一致好评。1974年,经公社领导推荐,他到菏泽医专就读,于1974年10月14日正式离开吕陵公社。高中华说,在知青点的日子虽然吃了很多苦,但磨练了意志,让他受益终身。
   菏泽知青,来参加菏泽知青联谊会了!
   牡丹晚报 “老年俱乐部”牵头组建菏泽知青联谊会,现邀请全市知青加入;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将不定期地组织旅游、重返插队的地方、举办座谈会等活动,丰富知青们的业余生活。咨询电话为1317611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