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牡丹园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9月2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夫妻“开店”

□天阔
   1938年11月,日寇侵占山东曹县县城。领导鲁西南人民抗战的中共曹县县委和鲁西南抗日总会的人员转移到曹县西北的红三村刘岗村,坚守着鲁西南抗战的最后一块阵地。
   刘齐滨、倪巧云夫妇腾出全家所有的房屋,供抗战将士们居住,他们一家人则挤在一间狭小的侧房内。
   那时的党员干部一抱草铺在地下就是一张床,一面通铺能挤下十多位抗战将士,所以住不是问题,关键是吃饭。一个仅有几亩地的农村家境,一下供应几十张嘴,其难度可想而知。倪巧云想尽一切办法让丈夫的战友们吃饱。
   家中值钱的一点点家当卖了,换成粮食,老人以前在院前院后种下的树卖了,倪巧云最后将娘家陪送的嫁妆也卖了,全都换成了粮食,供给丈夫的这些战友们。为了联络更多的人起来抗日,刘齐滨和战友们化装后四处奔走,联络了东南的丰县、沛县,以及兰考、民权、东明、濮阳的抗战人士。有时家中一下就住了几十号人,这更难为了倪巧云这位“后勤部长”。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她四下转借,变卖所有值钱物件,竭尽所能地让所有抗战将士在这块抗战指挥部里吃饱肚子,甚至有时一天做九顿饭,而她和刘齐滨及幼小的孩子们仅喝一点粥充饥。
   一次,时任县委书记的王建民看到给抗战将士们做了九顿饭的倪巧云,自己仅从盆里收集到半碗粥又拌一把野菜充饥,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在一次会上称刘齐滨、倪巧云是“我们共产党的恩人,刘齐滨家是‘共产主义大饭店,是抗战的加油站’”。这事传开后,一些开明绅士在刘齐滨、倪巧云的事迹感召下,陆续送来各自筹备的粮食供来往的抗战将士充饥,这个“共产主义大饭店”越办越大,越办越好。当时南来北往的许多将士均在此歇过脚,吃过饭。后来晋冀鲁豫边区抗战纵队成立,开国上将杨得志入住到刘岗村这个“共产主义大饭店”,和战士们一起啃饼子、喝粥,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鲁西南抗日战争。凡在这里吃过饭的,都牢记着这个刘齐滨、倪巧云用私家财产开办起来的“共产主义大饭店”。
   后记:前些日子,一篇《周书记的一记耳光》经人民日报、半月谈、求是网等转发后,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千万计的阅读、点赞、留言。笔者再次查阅历史资料,蹲守革命老区红三村,深访一些老人,又了解了一些当年发生在倪巧云老人家中的故事。读完这些故事,大凡无铁石心肠之人,都会像周振兴书记那样,面对卧病在床的八旬老人,想吃点肥中带瘦猪肉的请求,而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努力拼搏下,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的生活富裕了,工作条件好了,千万莫忘当年为了我们的革命事业而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