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牡丹园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10月1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久违的甲鱼香

□王国栋
   前几天,和朋友在菏泽汽车站北邻一家饭店聚会。一朋友推荐说,这里的甲鱼做得不错,大家尝尝吧。于是我们点了一份,无疑,甲鱼是那晚餐桌上的主角。
   甲鱼汤上来了,一缕清香也随之而来。服务员介绍说,这是本店的特色——丹皮烧甲鱼,是用我市名贵的牡丹皮秘制而成。这里的师傅做甲鱼着实很讲究,光是盛甲鱼的器皿选得都很精心,其外形似一只甲鱼,烧制好的甲鱼趴在质地高端的白色瓷器里,一看就令人口舌生津。小心地用筷子拨开一块儿送入口中,一种远去的记忆重又回到心头。
   甲鱼,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名字。小时候,家住东明黄河岸边,在我们那里,只听说过老鳖,没有听说过甲鱼,更没有人解释过二者的区别,逮着就吃。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在村里哪个坑、哪条河逮着老鳖,都是我们打牙祭的好时候。
   那时候,河水没有污染,村里也很宁静,村边的小河和池塘都很适合老鳖生活。因此,鱼肥时节,隔山差五我们就能享受一次大自然的馈赠。有鱼吃鱼,有鳖吃鳖。我们那儿有句俗话,“鲤鱼吃肉,王八喝汤”,因此吃鱼肉、喝鳖汤就成了我们儿时类似于过年才有的欢乐。
   说是鳖汤,其实就跟白开水煮差不多。当然,盐是少不了的,有时也放点儿自家种的葱、辣椒或者茴香、花椒、芫荽什么的。但像今天专门从超市买什么桂皮等大料是没有的。因为那时要买这些必须等到赶会的日子才有卖,而且那时一分钱都要掰两半花,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花在佐料上,地里有什么就吃什么,没有就不吃,更别说为了一只鳖赶会去买佐料了。可不知是那时火候掌握得好还是真的嘴馋,那种沁人心脾的香,至今难忘。
   后来,去外地上学、工作,已很少再能吃到儿时的美味,又加上环境的污染和人们追求野味而过度捕捞等,就连见到野生鳖都已是稀罕事了。虽然再后来也专门吃过,但多是应酬,毫无味道可言。
   中医认为 “人过四十阴自半”,而甲鱼又是补阴佳品,且价格也能表达出宴请者的诚意。因此,略微讲究一点的宴会,都会有一份甲鱼汤,“甲鱼汤是大补”已成了今天人们的共识。人们的这种欲望,也催生了很多甲鱼养殖户的出现,甲鱼汤在农村红白喜事上已作为常见菜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其价格依然高于大众菜。
   吃过这么多,不知是自己的味蕾刁了,还是恋旧情结作怪,总觉得现在宴席上的甲鱼汤仪式大于内容,就是为了提升菜品的档次而特意做的渲染,根本吃不出甲鱼应有的味道。
   而那天,那份甲鱼的清香和细腻却让我尝到了儿时的味道,找回了久违的记忆。一问厨师,才得知这道菜的来历:之所以选择牡丹皮做佐料,不仅因为“丹皮”本身就是名贵药材,具有滋阴降火、潜阳退热、散瘀凉血的作用,而且甲鱼也是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的上品,二者配伍其增加营养和强身健体的保健作用更加凸显。在研制这道菜的过程中,他们又进行了近百次的实验,适量增减调料,不断完善配方,终于有了这道能够勾人怀旧情怀的丹皮烧甲鱼。
   甲鱼汤满满的一小钵,放在每位桌前,热气蒸发着香气,撩拨着每位食客的味蕾。先品一勺汤汁,香而不腻,依然是儿时的味道。又拨开鲜嫩的甲鱼肉细嚼,慢咽,久违的老鳖汤一下子完整地复制到了我的舌尖上,再配上主食水晶包和几个配菜,勾起的是满满的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