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修德苑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10月1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1]

学习之道

□王西胜
  【经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第一》
  【浅释】
   学者,觉也。人生在世,无人不需要智慧光明。智光本有,因“蒙”(《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而难发。因此,学的实质,便是启蒙开智,显现内心本有光明的过程。习者,将所学转化为自身状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以生实效,创造价值也。既学且习,方能知行合一。
   “时”字,乃一章之眼目,非“时常”(断常义,生灭法)之谓也,而是 “随时随地 (都要)”、“无时无刻(不在)”学而习之、知而行之、文而化之的意思。如颜回追随孔子求学,“不违如愚”,一闻便悟、一悟便行,“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一般,随时能将所领悟的大道原理于当下直接转化成自己的身心状态,“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故而法喜充满,内心“不改其乐”。此正孔老夫子 “吾道一以贯之”之心印是也。
   学而习之的过程,固然需要努力付出,需要认真刻苦,但不意味着一定会痛苦。用功对路者,因“时”而“悦”,内心豁然开朗,光明现前,自有无尽的宁静喜悦油然而生,妙不可言,又何苦之有呢?
   《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联朋友。”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周易·兑卦》:“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学业有成,各于一方化民易俗的同门师兄弟,若干年后,不远千里再聚首,切磋琢磨,相观而善,其中乐趣,非亲身经历者,谁能想象得出来?《礼记·学记》曰:“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其此之谓乎!
   道德学问有成者,被褐怀玉,待价而沽,纵然暂时不为人知,不得其用,亦能“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所谓人爵未得,天爵已就,又有什么想不开的,又有什么好郁闷的呢?!得道之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虽然目前还没有去发挥什么显形的作用,但其“无入而不自得焉”的内心世界,已经在悄然无声中至诚尽性,参赞化育了,这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化民易俗,其中自有无量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