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看菏泽城事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10月1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7]

李明建:让匠工木雕成为聋哑孩子的港湾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宇
   在第五届菏泽艺术节·传统艺术精品暨匠工木雕展上,一些将文化载体与木雕技法巧妙结合的木雕展品非常引人注目。这些木雕的背后有一位为传承木雕技艺而拼搏奋斗、为聋哑孩子提供爱心“港湾”的的创业者,他就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菏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菏泽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明建。
   10月14日,在曹州书画院,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他。
  外出“取经”,夯实创作基础
   李明建1977年出生于菏泽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一个木雕世家,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特别喜爱木雕。
   “1996年,我去济南木雕厂上班,经过潜心研习,所创作的木雕壁画 《松骨鹤趣》《大展宏图》等,多次在济南国际贸易大厦展出。”李明建含笑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2002年,他揣着300元钱只身来到有着“四大木雕之乡”之一美称的浙江东阳,学习创作风格较为细腻的南方木雕。“到达东阳后,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了。”李明建说。
   在东阳木雕市场徘徊一天后,李明建找到了一家收学徒的作坊。“前期我学习的木雕是难度最小的平雕,作坊师傅是福建莆田人,技术非常娴熟。”李明建说。
   随后几年,义乌小商品城逐渐崛起,波及浙江东阳的木雕行业,木雕师傅们纷纷转行改做商业,李明建却选择了坚守。为更好地学习木雕,2005年他又来到了汇聚众多木雕技师的福建莆田,广访名师,学习技艺,夯实了自己的木雕创作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研习,李明建的木雕技法也练得“炉火纯青”。
  依托文化载体,让木雕有“味道”
   2012年,李明建回到菏泽,在曹州牡丹园西门对过的赵楼木雕城内开设匠工木雕直营店,发展木雕事业。经过几年的生产经营,他深知发掘古曹州木雕艺术对本土民间文艺家的重要性,精雕细琢是建立在作者立意高雅、匠心独运的基础上的。于是,在创作中,李明建把文化载体与木雕技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作品里也充分融入了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
   “本土文化需要深入挖掘,比如牡丹文化、尧舜文化、水浒文化等菏泽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谈起创作技法,李明建表示。
   据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观察,李明建的木雕作品中充满了文化气息,有以牡丹传说为元素的作品;有丝绸古道车马行、绵锦驼队铃声清的“一带一路”元素作品;有佛教人物甚至还有一些“红色题材”作品……
   “木雕不光是技艺,还是精神层面的寄托。在山东艺术学院进修时,李怀杰老师的教导让我深受启发,他的设计理念对我有很大帮助。”谈到李怀杰老师,李明杰心存感激。
   2017年,李明建被选送到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研培计划”木雕核雕培训班。其间,由于表现突出,所创作的作品《金蟾》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收藏。
   汗水浇开幸福花。通过多年的拼搏和努力,李明建频获大奖:在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其作品《松鹤延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 “银奖”;在第十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首届 “一带一路”国际手工业民间艺术展中,作品《锦绣前程》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作品《人生如意》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在中国(菏泽)传统工艺展上,作品《百鸟朝凤》荣获“大国工匠杯”牡丹艺术精品奖“金奖”;在第十四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作品《牡丹魂》《宝地升神龙》荣获金奖。
  创办“爱心企业”,成为聋哑孩子的家
   为更好地传承木雕技艺,2017年9月,李明建与李彦峰合作成立了菏泽匠工木雕文化有限公司,并任艺术总监,深入研究菏泽木雕工艺的继承与开发。
   “从文化层面讲,小作坊无力发展文化系列的木雕产品,这也是我和李彦峰成立公司的初衷。”李明建表示。
   李明建与李彦峰相识纯属偶然:李彦峰也特别热爱木雕工艺,在李明建开木雕直营店时,他就常去参观。深入接触后,两人的观点一致,便一拍而合成立了菏泽匠工木雕文化有限公司。此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事业中,乐此不疲。
   聋哑孩子们本来都是弱势群体,毕业后不容易就业。当菏泽市特教中心的老师找到公司时,他们当即与市特教中心签定了定向协议。为了让聋哑学生有一个好的工作学习的环境,还在厂里兴建一系列标准化车间餐厅和宿舍,成立特教中心“实习就业基地”。
   李明建说:“聋哑孩子内心都非常单纯、充满阳光、自信,同样有着自己的梦想。我们公司也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帮助,使他们有份体面的工作。”
   和这些孩子沟通不易,刚接触时只能依靠写字交流,现在的李明建学会了手语。“公司有4个聋哑孩子,他们的木雕技艺已相当棒了。”说起这些,李明建非常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