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专题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10月24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2]

李怀杰:痛并快乐着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 静
   李怀杰,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青年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博物馆馆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市城市风貌委员会委员。
   左手握笔、右手握刀,李怀杰不仅是雕塑家而且喜欢书法、紫砂、刻绘,他说艺术都是相通的,书法是一种平面的造型艺术,雕塑是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造型艺术里有相同的审美规律。他笑称自己是“不学无术”的艺术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也对平常生活充满无限热爱。
  在学校开设金属雕塑焊接课
   李怀杰是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了让学生所学专业与国际接轨,2006年他就开设了金属雕塑焊接课。走进李怀杰的金属雕塑焊接课堂,就像走进了工厂。 钢筋、铁片……从废品收购站买来的“废品”成了学生手中的材料。“金属雕塑焊接课是从西方传来的,和人们传统认识上的雕塑不同。”李怀杰说,开这堂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眼光和国际接轨。
   金属雕塑焊接课,焊接是基本手艺,李怀杰在课堂上既教技术又教艺术。“第一堂课就是教学生怎么焊接,怎么把两个铁片焊接到一起,怎么焊结实。”讲起自己的金属雕塑焊接课,李怀杰仿佛就是一名工人师傅,让人忘记了他是一位雕塑家,正如罗丹说的那句——做艺术家之前先做一名工人。
  从爱好到真正走上艺术道路
   说起自己和雕塑的结缘,李怀杰说他从小喜欢美术,后来认识了一位同样喜欢画画的朋友。“当时看他用泥巴捏造型,一块泥巴很快成为各种造型,感觉很神奇。”李怀杰说,从那时起他就对雕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他扛着画板去了部队,在部队里做宣传工作,平时画一些幻灯。“当时喜欢画画都到一种痴迷的地步,画完一幅画,晚上上厕所都要再打开灯看看,一看心里就兴奋。”李怀杰说,当兵的时候他参加了全军的美术作品展,后来在济南军区遇见了仇志海老师,周六周日就到他的工作室帮他干活——翻模子或者大型雕塑上泥。“有时候为了做模具午饭都不顾吃,吃个馒头加咸菜凑合一下。”李怀杰说,虽然辛苦,但心里是高兴的,每每看到自己参与过的作品就感觉很兴奋。
   成为一名专业的艺术家是李怀杰当年的梦想,考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退伍后,李怀杰就去北京、济南求学。为了掌握解剖知识,不惜到田地里捡人骨头。“当时地里有很多被雨水冲刷出来的骨头,我就捡回去比着画。”李怀杰说,上数理化课时他就画骨头,老师看见后吓了一跳。
   一切的努力换来了为他敞开的山东艺术学院的大门,也引领他真正走上艺术的道路,直到今天。
  创作高30多米的四面观音佛
   李怀杰说好的艺术作品跟作者的个性息息相关,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对美丑的评价会不自觉地在作品里体现出来。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佛像,尤其是2006年创作的高33米四面观音佛像,非常肃穆庄严。“正常的人体是站七坐五盘三半,就是站是七个头的长度,坐是五个头的长度,但如果30多米高,很多人认为应该把头加大,因为有透视关系,这么高,人再从底下向上看,但正好恰恰相反。”李怀杰说,30多米的观音像和正常人的比例不一样,要夸张,在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夸张,至于夸张多少全靠自己的经验,就像下赌注一样。这个高达33米的四面观音佛从开始创作到成型用了两年时间,安装就用了五个月。
   “雕塑就像盖楼一样,只是楼是相对规则的,雕塑是异形的,它里面不规则。”李怀杰说,艺术家和工人没什么两样,都需要踏踏实实干活才行。
   每次艺术创作对李怀杰来说都有一定的压力,但他说艺术创作更多的是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是外人体会不到的,就像白岩松所说的痛并快乐着。
   如今,李怀杰创作了无数个雕塑作品,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还喜爱书法。但和别人不同的是,他的书法作品是用左手写出来的。“刚开始也是用右手写,最近几年想在书法上有点突破,就试着用左手写。”李怀杰说,从艺术角度来看写的熟练未必好看,更多的是艺术气息的传递,尤其是字的这种境界、品质。
   用李怀杰的话说,雕塑和书法都是一种造型艺术,书法是一种平面的造型艺术,雕塑是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造型艺术里面的审美规律都是一样的,比如线条的流畅,线条的质感,疏密的关系……
   李怀杰喜欢中国传统文化,除了雕塑和书法,他还喜欢紫砂、刻绘。“过去民间有一些紫砂壶刻绘,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紫砂这种形式传递出去,紫砂壶成了载体,在品茶的时候既可以欣赏壶的造型,还可以欣赏紫砂壶的刻绘艺术,这样就结合的比较完美,把艺术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李怀杰说,无论是雕塑还是紫砂刻绘,他下一步创作的方向和内容还是表现中国传统的东西,只是用现在的审美去表现,不是对古代的东西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