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1月2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9]
董亚光:干事就要干出个样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 静
熬夜捆谷子,迷路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今年70岁的董亚光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89年跟随爱人来到菏泽市定居。11月21日,董亚光在牡丹晚报接待室接受了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回忆起自己的知青经历。
为不拖队友的后腿,熬夜捆谷子
1968年5月,16岁的董亚光作为学生会干部组织同学们上山下乡,并且向学校提出申请,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很多同学都下了乡,我作为一个组织者却没去。”董亚光说,当时挺灰心,回到家告诉了父亲,父亲让他回老家去,董亚光就来到了黑龙江省海伦县丰山公社丰产大队。
刚到农村的董亚光,谷苗和草分不清楚,锄草时经常锄掉谷苗,很多社员对他有意见,认为他不适合在农村。
秋天,谷子熟了,大家分工割谷子,一人六垄。“当时的地是四千米长,一眼望不到头,我和社员们一起干活,不到十分钟我就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董亚光说,越是落后越想往前赶,心里特别着急,但怎么急也没用,手上都磨出了泡,也没能赶上。最后,在社员的帮助下才干完了活。
晚饭后,大家分工去地里捆谷子,捆完码好才能回家。“我捆得慢,又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董亚光说,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社员们就干完了分到手里的活。
“大家都干完了活,有人喊我的名字,怎么喊我都不吭声,大家都以为我跑出去玩了,他们就各自回家了。”董亚光说,他当时就想凭本事把自己的活干完,证明他也能干农活,而且干得不比社员差。一个人在地里埋头苦干,活干完了,天也蒙蒙亮了。“这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那真的是太累了,手上磨出了好几个血泡。”董亚光说,他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干出个样来,不能拖队友的后腿。
深夜,迷路在小兴安岭
1968年11月,董亚光来到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县花园农场,和当年的同学聚在了一起。花园农场在小兴安岭的南坡,董亚光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花园农场的日子经历了很多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在小兴安岭迷了路。1969年腊月,董亚光和其他七位知青一起到别的农场做宣传工作。“去的时候是坐车,回来的时候有人提议走路回去,当时年轻,都想尝试下。”董亚光说,路上的雪特别厚,他们一行八人走了没多久,就刮起了西北风,东北人称这种风叫“大烟跑”,特别厉害,风一刮带起了雪,根本看不见路。
“越走越感觉不对劲,来的时候路上的树都很细,我们走的地方树却很粗。”董亚光说,他们走到了小兴安岭里面,怎么走也走不出去。走的时间长了,大家又累又饿。“当时,我包里有十个馒头,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大家每人啃一个就像在啃石头。”董亚光回忆道,吃完馒头大家咬着牙又走了一会,累加上冻,不一会三位知青躺在雪地上不肯起来。“没在东北生活过的人可能不知道,人冻得厉害了,会出现幻觉,会觉得躺在雪地上很暖和,如果真的这样躺着一会就会被冻死。”董亚光说,他连拉带踢把队友拉了起来,鼓励大家往前走。走到一个山头,看见前方有灯光,这个灯光支撑着他们终于走了出去。“当时看着那个灯光很近,但我们走到那个地方用了近十个小时。”董亚光说,心中有希望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当时如果不是那束灯光,他们稍微一放松几个人的命就没了。
熬夜捆谷子,迷路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今年70岁的董亚光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89年跟随爱人来到菏泽市定居。11月21日,董亚光在牡丹晚报接待室接受了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回忆起自己的知青经历。
为不拖队友的后腿,熬夜捆谷子
1968年5月,16岁的董亚光作为学生会干部组织同学们上山下乡,并且向学校提出申请,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很多同学都下了乡,我作为一个组织者却没去。”董亚光说,当时挺灰心,回到家告诉了父亲,父亲让他回老家去,董亚光就来到了黑龙江省海伦县丰山公社丰产大队。
刚到农村的董亚光,谷苗和草分不清楚,锄草时经常锄掉谷苗,很多社员对他有意见,认为他不适合在农村。
秋天,谷子熟了,大家分工割谷子,一人六垄。“当时的地是四千米长,一眼望不到头,我和社员们一起干活,不到十分钟我就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董亚光说,越是落后越想往前赶,心里特别着急,但怎么急也没用,手上都磨出了泡,也没能赶上。最后,在社员的帮助下才干完了活。
晚饭后,大家分工去地里捆谷子,捆完码好才能回家。“我捆得慢,又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董亚光说,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社员们就干完了分到手里的活。
“大家都干完了活,有人喊我的名字,怎么喊我都不吭声,大家都以为我跑出去玩了,他们就各自回家了。”董亚光说,他当时就想凭本事把自己的活干完,证明他也能干农活,而且干得不比社员差。一个人在地里埋头苦干,活干完了,天也蒙蒙亮了。“这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那真的是太累了,手上磨出了好几个血泡。”董亚光说,他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干出个样来,不能拖队友的后腿。
深夜,迷路在小兴安岭
1968年11月,董亚光来到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县花园农场,和当年的同学聚在了一起。花园农场在小兴安岭的南坡,董亚光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花园农场的日子经历了很多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在小兴安岭迷了路。1969年腊月,董亚光和其他七位知青一起到别的农场做宣传工作。“去的时候是坐车,回来的时候有人提议走路回去,当时年轻,都想尝试下。”董亚光说,路上的雪特别厚,他们一行八人走了没多久,就刮起了西北风,东北人称这种风叫“大烟跑”,特别厉害,风一刮带起了雪,根本看不见路。
“越走越感觉不对劲,来的时候路上的树都很细,我们走的地方树却很粗。”董亚光说,他们走到了小兴安岭里面,怎么走也走不出去。走的时间长了,大家又累又饿。“当时,我包里有十个馒头,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大家每人啃一个就像在啃石头。”董亚光回忆道,吃完馒头大家咬着牙又走了一会,累加上冻,不一会三位知青躺在雪地上不肯起来。“没在东北生活过的人可能不知道,人冻得厉害了,会出现幻觉,会觉得躺在雪地上很暖和,如果真的这样躺着一会就会被冻死。”董亚光说,他连拉带踢把队友拉了起来,鼓励大家往前走。走到一个山头,看见前方有灯光,这个灯光支撑着他们终于走了出去。“当时看着那个灯光很近,但我们走到那个地方用了近十个小时。”董亚光说,心中有希望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当时如果不是那束灯光,他们稍微一放松几个人的命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