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专版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11月2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2]

铭记总书记关怀,书写菏泽“后来居上”新答卷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天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已经整整五年。
   千万菏泽人民不会忘记,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菏泽视察,主持召开市、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菏泽的工作作出全面指示。
   牢记嘱托、奋发有为。五年来,菏泽广大干部群众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书写“后来居上”新答卷。
   11月22日,市委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市委书记孙爱军指出,习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是对菏泽工作的精准把脉和定向指路,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总依据、总遵循,是开创“后来居上”新征程的最大政治动力,也是习总书记交给我们的一份时代考卷;要充分认识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持续深入挖掘、利用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树立必胜的信心,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得更深入、更到位。
   一座灯塔照亮前进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已经融入菏泽发展的血液,成为这块土地上人民前行的指南和路标,指导着我们朝“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后来居上”目标不断前进。
  
  牡丹产业发展新蓝图绘就
   一枝牡丹,为菏泽的冬天增添了无限生机。
   眼下,一车车牡丹种苗运往全国各地,催花牡丹即将入棚加温,“下广”牡丹随即南下争春。
   五年前的2013年1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从曲阜来到菏泽,首先考察了菏泽牡丹产业。当天,他乘车来到菏泽尧舜牡丹产业园,走进园区,在展厅、车间了解牡丹开发情况。得知牡丹不仅可观赏、药用,还能炼出牡丹籽油,开发出了茶、精油、食品、保健品,他十分感兴趣。他拿起一瓶纺锤状的牡丹籽油,打开瓶盖闻了闻,询问了定价、产销情况。
   习近平参观期间,牡丹区原副区长张贵宾担任讲解员。“总书记问了大量问题,很多问题非常具体,有的还十分专业。”张贵宾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问牡丹有多少品种、牡丹籽油开发多长时间了,这些尚在意料之内;但他接着问牡丹籽油中油脂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多少;看到展示牌上标示的α-亚麻酸,习近平又问α-亚麻酸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对此,张贵宾一一作答。
   根据当时的公开报道,习近平在尧舜牡丹产业园的行程原定为20分钟,但由于看得非常仔细,问的问题多,最终停留了40多分钟。回忆整个过程,张贵宾说,习近平总书记对牡丹产业的认识非常深刻:“整个过程基本上都是总书记在提问,我回答。”在之后的座谈会上,习近平说:“我们了解了牡丹产业发展及带动农民致富的情况,对牡丹除观赏旅游价值之外的加工增值价值有了新的了解,可以说长了见识。”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菏泽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了发展牡丹产业的信心。
   截至目前,菏泽已培育出9大色系、10大花型、1259个牡丹品种;全市牡丹种植面积48.6万亩,占山东省的86%,占全国的30%左右。全市牡丹籽油年加工能力2.5万吨,牡丹产业总产值达60亿元;全市培育的新品种占国内总量的80%,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达85%以上,产品远销美国、法国、荷兰、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牡丹出口量的80%以上。菏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牡丹种植面积最大、花色品种最全的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观赏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后,山东省和菏泽市针对牡丹产业发展频频出招。
   2015年,菏泽牡丹籽油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2016年,“菏泽牡丹籽油”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山东省将菏泽市列为三大油料新开发基地之一,将牡丹油料列为重点开发项目,把包括牡丹在内的种苗花卉产业列入山东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山东省牡丹产业发展规划 (2015-2020年)》、《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鲁发〔2018〕39号文)》等支持性文件。菏泽市把牡丹产业列为八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成立了牡丹产业化领导小组,设立了菏泽市牡丹产业化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牡丹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推动牡丹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支持性文件,并设立了牡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专项产业基金,支持牡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
   2018年6月14日,上合青岛峰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的重要讲话中,又专门提到发展菏泽牡丹特色产业。为充分挖掘牡丹作为生产新原料和文旅新主题的应用价值,促进牡丹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新的发展优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我市近日出台《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 总 体 规 划 (2018—2022年)》。力争到2022年,在创新政策的支持下,培育20家牡丹产业龙头企业,建设20个牡丹园林综合体,建设牡丹国际商品大市场,打造牡丹“种苗繁育、花卉培植、精深加工和文化旅游”等四大产业集群,带动全市牡丹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鼓励农户和企业到外地发展牡丹种植50万亩以上,使全市牡丹籽年综合加工能力达20万吨以上,年产牡丹反季节栽培和芍药切花总量达4000万盆 (支)以上,培育、引进各类牡丹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50家以上,开发牡丹产品累计达500种以上,形成总产值超过500亿元的牡丹产业,进而实现牡丹产业“12345”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牡丹产业成为区域特色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发展持续高效、环境和谐友好、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兴支柱型产业,努力把菏泽建设成“世界牡丹之都”。
  
  新型职业农民“唱响”新农业
   离开尧舜牡丹产业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市、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根据资源稟赋和产业基础,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农业这个优势不能丢,要继续巩固加强。”
   五年来,菏泽坚持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综合改革。
   市农业局局长房忠宪说,五年来,我市坚持创新发展,狠抓主体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3年的1405家、主营业务收入1933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929家、主营业务收入2881亿元。推动合作社转型升级。五年新增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79家、示范家庭农场24家,各类专业示范村镇达146个。全市农业标准化基地面积由2013年的32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25万亩;省级以上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由6个增加到目前的33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总数达135个。
   菏泽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发展农业先天优势明显。近年来,除传统粮食作物外,牡丹、芍药、山药、大蒜、芦笋、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遍地开花。大棚经济、绿色农业、乡村旅游……一些原本距离我们比较远的业态,逐渐成了广大菏泽人耳熟能详的词汇。油绿水嫩的油菜、顶花带刺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户外寒风扑面,菏泽开发区福泽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旅游+”、“生态+”等农业发展模式的推广,传统农民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农田变成了景区、田园变成了公园、劳动变成了活动、产品变成了商品。
   今年1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5万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6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实施意见》,积极培育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农业“新六产”新型业态。以打造智慧型业态为例,该业态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着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等进行物联网改造,带动全市智能农业发展。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改进统计分析、生产调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把“互联网+”作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助推器。深入研究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居家具等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的方案和措施,结合“淘宝特色中国·菏泽馆”等电商交易平台,打通我市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大中城市的快捷通道,让农产品加工业搭上电商的 “快车”、插上电商的“翅膀”。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