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20190719期 第A11版:修德苑

第A11版:修德苑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9年07月19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1]

民心因何而厚道

□王西胜
  【经文】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yú)。
  ——《论语·泰伯第八》
  【浅释】
   笃,厚。亲,父母、兄弟、子女等骨肉至亲。故旧,老朋友。偷,同“愉”,薄。
   君子,在位者。在位之人,承担着化民易 (成)俗的职责,今天称之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取决于绝大多数民众的整体素质;而民众的素质如何,则与在位者的状态有着直接而微妙的关联。
   如果在位的君子能够落实孝、悌、慈,厚待其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之人,进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民众就会兴起仁爱之风。《大学》曰:“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又曰:“一家仁,一国兴仁。”因为孝、悌、慈乃仁德之本,是每一个万物之灵的人类本性之中与生俱来的天然力量,所以当在位者能够生发孝悌慈之心、履践孝悌慈之行的时候,“诚于中,形于外”,自然会有一种令人心莫名感动的无形的能量场发布出来,通过非直接接触的方式滋润着、感染着、融化着其治下民众的身心。
   同理,如果在位的君子能够念旧情,不遗弃故交老友的话,那么民众就会跟着变得厚道起来,彼此之间不刻薄相待。
   对于这个原理,揭示得更加深刻的是《周易·咸卦》:“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