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20190925期 第A16版:锐新闻

第A16版:锐新闻

<上一版

日期:[2019年09月25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6]

“他倒下了,我继续描桥!”

苏州八旬老人四年接力给小桥“理红妆”,义务描桥600多座
  • “他倒下了,我继续描桥!”
“小桥、流水”是苏州最有特色的符号,城内外1000多座桥连接着苏州这个美丽温柔的城市。
   走在苏州的街道上,看一眼造型别致的小桥,你会觉得许多桥的名字分外鲜艳,这些桥明明每天经受着日晒雨淋,何以保持着如此“年轻的面貌”呢?
   原来,在苏州,有两位八旬“描桥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给这些桥换上了靓丽容颜。2015年3月,坚持4年为苏州城内200多座桥“描红”、被誉为“最美苏州人”的84岁老人黄锦生离开人世。次月,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湖桥村的八旬老人唐阿毛买来油漆和笔,踏上义务描桥(为桥名描红)的公益之路……
  
  骑车去为小桥“描红”中午就吃方便面凑合一下
   9月21日星期六,84岁的唐阿毛老人一如既往地早早起床,6点半,他骑着旧自行车,带着油漆、笔、小马扎和干粮,向浦庄骑行,一路上走走停停,沿途看到有桥名褪色的桥便停下来。
   “这座桥我两年前描过的,每天日晒雨淋的,颜色又褪了不少。”出门不久看到附近一座“东石前桥”,唐阿毛就停下车,从车后的篮子里拿出描红工具:红漆、松香、几支笔,坐在小马扎上开始工作。
   唐阿毛先拿出刷子仔细擦起了桥名。“先把上面沾着的泥和灰擦干净,有时还要先铲除贴着的小广告。”用力擦拭干净后,他才拿起笔,沾着刚刚调好的红漆开始描。“描红也有讲究的,字要从上往下描,油漆要稍微厚一点,这样不会滴下来。”唐阿毛边描边介绍。
   为了挤出时间给更多的桥描红,唐阿毛一般很早就出门,夏天时早上5点多出门,忙到下午三四点才回来,午饭在外面随便吃点,“中午就在半路上吃碗面或盒饭,有时路上没小吃店,就用车篮里的方便面或八宝粥将就下。”
  
  “黄师傅是榜样他没做完的事我继续做”
   怎么会想到为桥描红?唐阿毛介绍,他是看到市区描桥老人黄锦生的事迹被感动了。“我是从新闻里看到的,他80多岁了仍坚持每天义务描桥,他还是个低保户,却这样热心地做好事,他是我的榜样!”
   2015年3月,84岁的描桥老人黄锦生突发脑梗离开人世,与之素未谋面的唐阿毛决定自己“继承描桥”。“黄师傅没做完的事,我来继续做下去。”当年80岁的唐阿毛说服了担心自己的家人,自购油漆和笔,开始日复一日的义务描桥。
   从所在的湖桥村里22座桥入手,再扩大到临湖镇里200多座桥,再逐个跑吴中区的其他乡镇,四年半来,唐阿毛老人义务描了600多座桥,每天描了哪些桥全部记录在了本子上。“这是2015年描的桥,这是2016年的、2017年的……”在唐阿毛家里,笔者看到4本记录本,只要唐老出门描桥,回来就会像写日记一样详细记录时间、天气、区域以及桥名。
  
  老人四年多跑遍吴中大地义务描桥600多座
   每去一个地方描桥,唐阿毛总要先了解当地有多少座桥,再把每座桥的桥名和位置一一记录下来。“我们临湖镇一共有202座桥,全在这里了。”在家里的墙上挂着唐阿毛2016年4月手工绘制的临湖镇桥梁分布图,202座桥的位置、桥名一应俱全。
   “平均每天描五六座桥,一桶油漆大概可以描30多座桥,笔都是八支、十支买的,描几天就坏了。”4年多来,唐阿毛也记不清自己买过多少桶油漆,写坏了多少支笔。他走遍吴中大地,相继为临湖、东山、横泾、木渎、越溪、甪直等乡镇的600多座桥义务描红,足迹遍布吴中区。
   如今,唐阿毛的脚步还在向高新区、市区迈进,“古城区的桥更多,很多桥非常有名,描好了觉得特别有价值。”他还表示,4年多来他在跑遍吴中大地描桥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与爱心,“我在路边描红时,经常有陌生的路人或村民递来矿泉水、热水、面包、香烟,我戴的这顶帽子就是景区工作人员送的。” 顾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