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20191010期 第A9版:秀秀吧

第A9版:秀秀吧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9年10月10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9]

让生硬的石头“活”起来

  • 让生硬的石头“活”起来
  • 让生硬的石头“活”起来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艳粉
  石头本身是紧固、生硬的,但经过精雕细琢后,就会变成一个个富有灵魂,且具有美感以及感染力的艺术品,从而被人们欣赏、称赞、收藏。菏泽的徐永昌就是一位石雕达人,几十年如一日手握小小的刻刀,在小小石材上镌刻着精美的图案,将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从小耳濡目染,因此爱上石雕
   今年42岁的徐永昌家住金山脚下的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这里是一处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古村之中错落着100多幢石头建造的老宅院。而自小在这里长大的徐永昌,一直被村里的石头雕刻厂深深吸引着。长时间受石山、石屋、石板路的耳濡目染,他对石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徐永昌便拿起雕刻刀学习石雕技艺。“想雕刻出精美图案,首先必须会画。”徐永昌说,起初,师傅给了他一本画册,让他试着画。尽管没有美术功底,但因为喜欢,徐永昌只要有时间就练习绘画,在纸上画出作品相对简单,但在坚固的石头上雕刻出画作谈何容易。
   多练习总能画出好作品。就这样,凭借着做不好绝不放弃的韧劲和不怕吃苦的决心,徐永昌掌握了在石头上作画的技巧后,便开始练习雕刻。从手握雕刻刀
   起,他这一“握”就是20多年。“最初用凿、锤、钎等手工工具雕刻石狮子、蒜臼子、桥栏等,雕刻得相对粗糙。”徐永昌说,因为喜欢,他一直想把石雕技术熟能生巧。后来,他在村里先后向几位年长的师傅学习,但因为年龄的问题,村里的老艺人相继不再从事石雕。在徐永昌心里,他感觉再继续雕刻以前的老物件,雕刻技艺提高的空间有限,他想雕刻出一些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专业大师指点,技艺突飞猛进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永昌前往吉林省白山市学习石雕技术,在那里经过专业石雕大师的指点,茅塞顿开。回家之后,他便开始研究设计、雕刻出具有家乡特色的作品。徐永昌开始研究制作砚台,配上精美的图案,使每一个砚台富有灵魂。“砚台对雕刻技术要求更高,更加精细。”徐永昌说,现在科技发达,石雕部分用机械化加工方便了不少。
   凭借刻苦钻研和良好的天赋,徐永昌创作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石雕作品。在徐永昌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很多作品,不过多以残荷、牡丹花为主题。石头有形,雕刻无限,其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石雕达人。
   因为徐永昌家乡的房屋、围墙全部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所以,这个村过去曾叫 “石头寨”。据了解,该建筑群落填补了鲁西南石头寨建筑史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现在被列为巨野县第三批保护文物。近年来,前王庄村大力发展石头寨旅游,当地政府向这位“在石头上做文章”又能“给石头注入灵魂”的石雕达人抛来橄榄枝,而这对于一直单独作业搞家庭小作坊的徐永昌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他在石头寨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每有游人到此,总会逛逛徐永昌的工作室,对他的作品也是赞不绝口。
   徐永昌介绍,如今村里只有他一个人从事石雕,办石雕工作室只是他梦想的第一步,他一直希望手工石雕这项传统艺术在当地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争取做出更多富有当地特色的石雕产品,为来古村旅游的石雕爱好者们提供更多的纪念品。”谈到未来,徐永昌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