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20191121期 第A9版:秀秀吧

第A9版:秀秀吧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9年11月2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9]

捏搓揉刻,面团变身艺术品

  • 捏搓揉刻,面团变身艺术品
  • 捏搓揉刻,面团变身艺术品
  • 捏搓揉刻,面团变身艺术品
  • 捏搓揉刻,面团变身艺术品
  • 捏搓揉刻,面团变身艺术品
  • 捏搓揉刻,面团变身艺术品
  • 捏搓揉刻,面团变身艺术品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艳粉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它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而时海峰就是菏泽时氏面塑的第五代传人,现任菏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他六岁时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面塑艺术,深得其父真传。他常年在外传承面塑技艺,深受国内游客和外国友人的喜爱。
  
  6岁习艺,深得真传
   11月20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位于市成阳路梨园小区时海峰的家时,看到他家客厅里摆放着不少面塑作品。当记者走进其卧室时,更多的面塑作品映入眼帘,应接不暇。
   今年49岁的时海峰出生在菏泽高新区马岭岗镇一个面塑艺术世家,其父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振山。时海峰自小耳濡目染,对面塑技艺十分感兴趣。“小时候没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当看到父亲捏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小人物我都很喜欢。”时海峰说,6岁时,他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技艺。当时年龄小,眼高手低,真正动起手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但时海峰学着父亲的样子认真地捏起来。刚开始捏小人物,虽然捏得不是太好,但当他送给小伙伴时,大家还是甚是欣喜。“小伙伴们很喜欢,还称赞我,更加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时海峰说。
   14岁时,时海峰开始专业学习面塑技艺,因为接触早,学习起来得心应手,但遇到专业的技法、手法时,他仍是耐心地向父亲请教。“这些技法、手法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少走了很多弯路,领会得更加深刻。”时海峰介绍,创作的面塑作品已经有模有样时,他便开始在庙会、公园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商业街摆摊销售。因为自己的创作深受小朋友的喜欢,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他经常走街串巷,创作、售卖自己的面塑作品。
   在时海峰家里,许多个摆放整齐的人物头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那些人物头像是时海峰练习技法时捏的。“面部表情是面塑人物的灵魂,面塑艺人必须在人物头像上下功夫。”时海峰说,自己满意的保留下来,不满意的都被舍弃了。人物的性格更是通过面部表情体现出来的,为了将人物表情真正展现出来,时海峰经常阅读一些描写人物的著作,观看影视资料,从而更好地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物,以便创作。
  
  专心创作,传承技艺
   时海峰介绍,为了生计,24岁时,他便开始游走祖国的大江南北,目前除了西藏、新疆没去过,其他省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创作的关公、福禄寿三仙、八仙过海、钟馗、孙悟空等人物深受欢迎。他还到新马泰等国家参加非遗活动,展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2004年11月,其作品《八仙过海》获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白绝群英会铜奖;2005年2月,时海峰被邀请参加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喜羊羊年节展,让身居海外的华人重温故乡情;2016年10月,其作品《周瑜》获第四届中国菏泽艺术节创新奖金奖;同年12月,参加“中国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其优秀的面塑作品被山东艺术学院收藏;2017年,时海峰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州面人代表性传承人。
   时海峰介绍,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时海峰开始创作深受儿童喜爱的卡通人物。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习面塑技艺,但他会一直坚持,将家传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目前,时海峰不断走进我市部分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日前,他来到菏泽高新区马岭岗镇中心小学,现场教授学生学习面塑技艺时,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他计划将马岭岗镇所有中小学走一遍,使非遗文化深入人心。
   时海峰说,面塑其实就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是原汁原味的乡土艺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家乡长期的民俗行为和精神文化的熏陶中,形成的民俗心理总容易被地方特征明显的艺术形式唤起心中的乡土情感。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海峰立志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保留下来,让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