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莫忘“来处”

我们家族分支多,又四散各地,族谱修缮经历了几代人,最后在公公这代才最终落实下来。公公是族谱修缮的参与者,当年为了修缮族谱他自己出资跑了好几个省,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修缮完成。

我们这些晚辈当时特别不理解,修族谱意义何在,现在的人各自忙各自生活,即便在一个村子住着,五服以内的人有的都不认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古今一样的道理。

每当我们吐槽起族谱,公公都气得吹胡子瞪眼,人不知道来处,就是忘本。

今年清明节还未到,公公开始家内推广家谱“云”祭扫了。从家族发源、发展以及流布历史开始讲起,原来我们家族在汉代还是名门望族,东汉时已有家乘谱牒。公公指着族谱给我们讲述,家族里历朝历代的名人,有的官居高位,有的才高八斗,远的不说,就是清末家族里还出过一位举人。公公打开了话匣子便刹不住了:祖父有一年逃荒逃到外省,路遇土匪,被捆到山上逼他入伙,祖父报上籍贯姓氏后,一个土匪头问,你们家族可出过举人?祖父忙回答出同族举人的名字,土匪头立马上前给祖父松绑,并好酒好菜招待一番,临走还给了一些干粮盘缠,让祖父回家。

原来祖上的这位举人是位清官,在土匪头的家乡做过县令,深受百姓爱戴。公公说,家族出一个好人可以恩泽同族人甚至几代人。我们家族还出过民族英雄,抗击日寇牺牲的烈士。新中国成立后,还出过一位全国劳动模范,接受过毛主席接见。公公提起这些,脸上掩饰不住自豪感和荣誉感,其实这些人并非我们近支,但公公说往上倒几代都是一个祖先。

公公说,修族谱时,他特意提出将一位普通长辈的事迹记录了上去,此长辈智商不高,一辈子未婚,但为人特别厚道,街坊四邻谁家有活儿他都搭把手,饥荒之年,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送给小孩子吃。他一生短暂,五十岁便去世了。但每年扫墓时,大家都要去他的墓地祭拜一下。小人物小事件,却也闪现人性光芒,值得后人学习和怀念。

最后,公公还特意讲起了“疫线”牺牲的医护人员,国家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是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的亲人,值得我们永远追思和敬仰。公公还特意交待我们莫忘网上祭奠英烈,若不是有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哪有我们百姓的岁月静好。公公一席话,让我想起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四位中国军人,瞬间泪目,视频画面一幕幕在眼前浮现……清明,最不该忘记的是他们。

以往清明,扫墓只是一种对逝者追思的仪式而已,今年公公号召家人清明读族谱、忆英雄,让我走进了“大家”“小家”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习他们之长,规避短处,做一个让后人提起时竖大拇指的人,才不会辜负那些为创建新中国和保家卫国牺牲的先烈。


上一篇:清明忆双亲□ 侯凌肖
下一篇: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