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04月09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3]
试论谷鹤的书法创作之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青年书法家谷鹤。其人外表无张扬之姿,朴讷诚笃,不尚虚华,然内涵颇觉丰厚:识见大体,气韵氤氲,极富审美优势。与之闲话文学、佛道、史学、哲学都有所涉猎,从其要言不烦的谈论中,时时露出人生哲理的机锋。我立刻觉察到,此人有悟性,有才具,非可等闲视之。
听友人陈宜新先生讲,谷鹤勤于书法之外,兴趣则全在学识的积累与丰富上。尤其对中国古代文化,他情有独钟。他在书法艰难的探索中,领悟到书法艺术的真谛,即是书法最高境界当于“字外求之”。所以与书法有关的学科,他无不阅览。尤其是书学研究的造诣,非一般书法爱好者所可比。纵观古今书法大家,其成功卓异之处,就在于把书法创作与书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书法家进入境界的标志。近几年来,随着书法创作经验的积累,书学研究也得以相应的发展,取得十分可喜的成果。书学研究不仅要有丰富的创作实践,更需要广博的学识,它同美学、美术、文学、史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书法,从宏观上讲,追求的是意境、格调、气蕴;从微观上讲,追求的是线的力度与美度,线条的力度与美度,决定于笔法的柔劲与技巧,而书法的格调、境界却取决于人的文化底蕴、人格底蕴等诸种因素。谷鹤深信古人所说,“书,心画也”,于书法实践之外,以学识的丰富,人格的涵育来提高自己书法的境界。我说,他找到了一条真正的书法艺术之路。唯其如此,他的书法创作,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谷鹤在勤于阅读之外,在自我塑造的道路上,第一步则是遍临名家诸体,从甲骨、汉简、刻石到晋代残纸,无不玩味体会,他认真临摹了王、欧、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赵孟兆页、董其昌等历代大家笔帖、名作,最后融魏晋之飘逸,真卿之凝厚、米芾之清脱与一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书法,尤其是他的小楷,笔致凝练劲峭,高古充实,构体拙巧互见,遒媚兼具,布局端正疏朗,清婉宏丽,极富气韵格致,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观其书法,往往给人一种恬淡愉悦之感,每当尘事烦扰、心情郁结之时,我常把玩其作品,从这里我得到的是宁静与超然,是精神负担的释解与澡雪。可令人静,可令人远——这便是谷鹤作品审美价值的体现。
临摹并非终结。黄庭坚《论书》云:“学书若灵府无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亦俗人耳。”古人认为书法可达其性情,形成哀乐,当一个人的书法完全以自己的面貌呈现给读者的时候,它就成了作者个人性情、修养、学识、品格、人生哲学等诸多因素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这时,他的书法才算进入了一种最高的境界。这种“变而化之”的境界,是一个艰难探索的复杂过程,非下苦功不可企及。我在山大读书听书法大家蒋维崧先生讲授文字学时,记得他说过,写字要不断有新的追求,才有进步。并且说,我最反对陈陈相因。这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然讲的是书法,其实讲的是一切学问之道。如前所述,我说谷鹤已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意见的另一面则是,其中尚需进一步的充实、完善与提高,才能臻于化境而达随心所欲之地,到那时,才算进入了米元章所说的“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的展现自我的美妙境界。我相信,凭谷鹤的勤奋与天赋,达此境界而列名家之林,已不是不可期盼的事了。
郭满禄
听友人陈宜新先生讲,谷鹤勤于书法之外,兴趣则全在学识的积累与丰富上。尤其对中国古代文化,他情有独钟。他在书法艰难的探索中,领悟到书法艺术的真谛,即是书法最高境界当于“字外求之”。所以与书法有关的学科,他无不阅览。尤其是书学研究的造诣,非一般书法爱好者所可比。纵观古今书法大家,其成功卓异之处,就在于把书法创作与书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书法家进入境界的标志。近几年来,随着书法创作经验的积累,书学研究也得以相应的发展,取得十分可喜的成果。书学研究不仅要有丰富的创作实践,更需要广博的学识,它同美学、美术、文学、史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书法,从宏观上讲,追求的是意境、格调、气蕴;从微观上讲,追求的是线的力度与美度,线条的力度与美度,决定于笔法的柔劲与技巧,而书法的格调、境界却取决于人的文化底蕴、人格底蕴等诸种因素。谷鹤深信古人所说,“书,心画也”,于书法实践之外,以学识的丰富,人格的涵育来提高自己书法的境界。我说,他找到了一条真正的书法艺术之路。唯其如此,他的书法创作,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谷鹤在勤于阅读之外,在自我塑造的道路上,第一步则是遍临名家诸体,从甲骨、汉简、刻石到晋代残纸,无不玩味体会,他认真临摹了王、欧、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赵孟兆页、董其昌等历代大家笔帖、名作,最后融魏晋之飘逸,真卿之凝厚、米芾之清脱与一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书法,尤其是他的小楷,笔致凝练劲峭,高古充实,构体拙巧互见,遒媚兼具,布局端正疏朗,清婉宏丽,极富气韵格致,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观其书法,往往给人一种恬淡愉悦之感,每当尘事烦扰、心情郁结之时,我常把玩其作品,从这里我得到的是宁静与超然,是精神负担的释解与澡雪。可令人静,可令人远——这便是谷鹤作品审美价值的体现。
临摹并非终结。黄庭坚《论书》云:“学书若灵府无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亦俗人耳。”古人认为书法可达其性情,形成哀乐,当一个人的书法完全以自己的面貌呈现给读者的时候,它就成了作者个人性情、修养、学识、品格、人生哲学等诸多因素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这时,他的书法才算进入了一种最高的境界。这种“变而化之”的境界,是一个艰难探索的复杂过程,非下苦功不可企及。我在山大读书听书法大家蒋维崧先生讲授文字学时,记得他说过,写字要不断有新的追求,才有进步。并且说,我最反对陈陈相因。这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然讲的是书法,其实讲的是一切学问之道。如前所述,我说谷鹤已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意见的另一面则是,其中尚需进一步的充实、完善与提高,才能臻于化境而达随心所欲之地,到那时,才算进入了米元章所说的“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的展现自我的美妙境界。我相信,凭谷鹤的勤奋与天赋,达此境界而列名家之林,已不是不可期盼的事了。
郭满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