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07月0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3]

“给我一把新钥匙,还你一个新世界”

      2日9时,位于绵竹市体育馆旁的活动板房安置区,43岁的卢姗领到新钥匙后,放在手心反复摩挲,身旁8岁的儿子使劲拽她的胳膊,踮起脚瞅。
   “5·12”特大地震后,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数以千万计的房屋倒塌崩裂,众多幸存者随身携带的钥匙成了“文物”。按照政府公布的重建计划,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将首先拥有活动板房的新钥匙,目前地震灾区已安装近40万套活动板房。
   “终于可以离开帐篷了。”卢姗一脸喜悦。当天,绵竹市共有2629户家庭像她一样领到了新的板房钥匙,他们将在这里度过两三年时间,直到拥有新的永久性住房。
   卢姗所在的板房安置区由江苏省泰州市和镇江市共同援建。平均每户家庭拥有一间,如果家庭人口5人以上则可分两间,8人以上可分到3间。安置区内还设有公用厨房、淋浴房、商店、诊所以及露天的健身器材。
   “毕竟是过渡安置,这足够用了。”卢姗说。她一家三口,原先的住房约70平方米,地震使她住房裂了几条缝,当地政府鉴定为C级危房,必须加固后才允许入住。目前,来自江苏省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绵竹市设计危房加固方案。
   整个上午,38岁的社区干部周再凤都在不停地给居民们分发新的板房钥匙。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所有干部必须等普通居民入住后才能得到板房钥匙。对此,周再凤并不介意,她说:“不与群众争利是我们党的传统,何况现在是特殊时期。”
   “当居民们从我手中接过钥匙时,我看见他们脸上的笑像开花一样,我也替他们高兴。”周再凤边说边不停地擦汗。
   在距震中更近的汉旺镇,35岁的杨丽华捧着一串旧钥匙,眼里泛起了泪光。她经营了7年的快餐店已成为废墟,她拨拉着钥匙告诉记者,“这把是住房的钥匙,这两把是家里抽屉的钥匙,这把是店门的钥匙,还有这小的一把是店里收银机的钥匙……”
   “给我一把新钥匙,我会还你一个新世界。”杨丽华说,“我还会再开一家更大的快餐店,到时候,各式各样的钥匙串在一起,拿着一抖,那声响肯定很动听。”
   旧钥匙凝固着灾难的记忆,新钥匙唤起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憧憬。周再凤告诉记者,按照绵竹市政府的规划,所有的无家可归者都将能在活动板房里观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张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