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07月11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黄河第八次调水调沙取得成功
下游河道通过流量、水库异重流排沙比创调水调沙以来新高,并首次实施河口三角洲生态调水
本报郑州讯 (记者 刘剑辉)7月9日,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黄河水利委员会于6月19日至7月3日实施的黄河第八次调水调沙,进一步扩大了黄河下游主河槽行洪排沙能力,成功塑造小浪底库区异重流并排沙出库,成为自2002年以来历次汛前调水调沙中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排沙量与下游河道通过流量最大的一次。此次调水调沙还首次实施了生态调度,增加了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淡水补给。
自2002年起,经过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河底高程平均下降1米,最小承受行洪能力已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720立方米每秒。本次调水调沙自6月19日9时开始,至7月3日18时水库调度结束,历时14天。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冲刷下游河道,最大泄流达4280立方米每秒;第二阶段,利用位于小浪底水库上游130公里处的三门峡水库下泄大流量过程冲刷小浪底库区淤积的泥沙,使之形成异重流,并往小浪底坝前推进;第三阶段,利用位于三门峡水库以上860公里处的万家寨水库下泄水流过程冲刷三门峡水库淤积泥沙并与前期小浪底库区形成的异重流相衔接,在其连续的后续动力作用下,使小浪底库区异重流不仅排沙出库,而且实现输沙入海。
本次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以下至入海口全程经过了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流量,为自“96·8”洪水连续12年以来黄河下游主河槽通过的历时最长、同时也是最大的一次流量过程。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4280立方米每秒,下游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2002年首次调水调沙时的1800立方米每秒增大到3810立方米每秒。调水调沙期间,下游河势归顺、平稳,无漫滩情况发生。
6月29日18时,小浪底水库人工塑造异重流排沙出库。6月30日12时,高含沙异重流出库,小浪底水库排沙洞出库含沙量高达350千克每立方米。此次排沙过程一直持续到7月3日8时,共排沙5165万吨,排沙比高达89%,该排沙比为自2002年以来历次汛前调水调沙水库排沙比的最大值。6月19日至7月6日,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段共冲刷泥沙2007万吨。
结合本次调水调沙,黄河水利委员会有计划地开展了黄河下游生态调度。6月24日河口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始人工补水,截至7月4日,本次生态调度共向河口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补水1356万立方米,核心区增加水面面积3345亩,入海口附近增加水面面积18475亩,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效果明显。
通过本次调水调沙,不仅达到了进一步扩大下游河道行洪排沙能力,成功塑造人工异重流增大小浪底水库排沙比,以及河口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的预期目的,而且加深了对水沙演进规律的认识,为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原型观测数据。实践再次证明,调水调沙作为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自2002年起,经过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河底高程平均下降1米,最小承受行洪能力已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720立方米每秒。本次调水调沙自6月19日9时开始,至7月3日18时水库调度结束,历时14天。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冲刷下游河道,最大泄流达4280立方米每秒;第二阶段,利用位于小浪底水库上游130公里处的三门峡水库下泄大流量过程冲刷小浪底库区淤积的泥沙,使之形成异重流,并往小浪底坝前推进;第三阶段,利用位于三门峡水库以上860公里处的万家寨水库下泄水流过程冲刷三门峡水库淤积泥沙并与前期小浪底库区形成的异重流相衔接,在其连续的后续动力作用下,使小浪底库区异重流不仅排沙出库,而且实现输沙入海。
本次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以下至入海口全程经过了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流量,为自“96·8”洪水连续12年以来黄河下游主河槽通过的历时最长、同时也是最大的一次流量过程。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4280立方米每秒,下游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2002年首次调水调沙时的1800立方米每秒增大到3810立方米每秒。调水调沙期间,下游河势归顺、平稳,无漫滩情况发生。
6月29日18时,小浪底水库人工塑造异重流排沙出库。6月30日12时,高含沙异重流出库,小浪底水库排沙洞出库含沙量高达350千克每立方米。此次排沙过程一直持续到7月3日8时,共排沙5165万吨,排沙比高达89%,该排沙比为自2002年以来历次汛前调水调沙水库排沙比的最大值。6月19日至7月6日,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段共冲刷泥沙2007万吨。
结合本次调水调沙,黄河水利委员会有计划地开展了黄河下游生态调度。6月24日河口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始人工补水,截至7月4日,本次生态调度共向河口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补水1356万立方米,核心区增加水面面积3345亩,入海口附近增加水面面积18475亩,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效果明显。
通过本次调水调沙,不仅达到了进一步扩大下游河道行洪排沙能力,成功塑造人工异重流增大小浪底水库排沙比,以及河口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的预期目的,而且加深了对水沙演进规律的认识,为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原型观测数据。实践再次证明,调水调沙作为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