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08月06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3]
赵巨耀:不为物役 淡泊自适
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民进画院副院长赵巨耀中国画作品展在我市曹州书画院举办,但见其山水画苍润奇秀、修竹秀颀清逸、牡丹独具特色,引来观者云集,大家无不为其精湛的画艺所折服。而在采访中,赵巨耀一席话更是饱含真情:“1993年我就离开家乡菏泽奔赴深圳,至今已逾15年。离家越久,思念家乡的情怀越深。为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此次我专程回到家乡,举办这次个人画展,展出了我近十年的作品,既是向亲朋好友作一个回报,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向家乡的艺术家学习和交流。”
赵巨耀1958年生于菏泽,其绘画早年师从国画大师李可染、何海霞、李苦禅和孙其峰先生。画家自幼受儒家思想影响,为人简约有度,淡泊自适。而在绘画上确有着豪放的激情。三十年来,他画笔不辍,为写生走遍了祖国的大山名川。十五年前,他迁居深圳,画了大量的岭南山水。之后,他又两度去四川,体验西蜀险峻的山势,写生藏羌独特的风光,在北方山水画的基础之上,融入岭南山水的清新秀润,同时又增添了巴蜀山势的雄奇,使得画面苍润奇秀、大气风骨;即具有厚重的体量,又有原始本真之美。去川西采风写生,赵巨耀还画了许多民居建筑,特别是羌寨系列,他更加大胆地运用了构成,小景致大气势,大景致大气魄,巍峨壮观,如《羌寨神韵》《东方古堡》《桃坪羌寨》《羌寨小品系列》等作品,充分利用水墨的表现形式再现了四川阿霸藏羌自治州的桃坪羌寨的景致,建筑神奇雄伟,房连屋通,错落有序,平时能遮日避寒,战时能攻能守,可远观可近战,是神奇的东方古堡,更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5·12大地震中,雄奇的羌寨和雕楼被震倒,景物将永不存在,赵巨耀作品里的画面将成为史料和永久的纪念。
除画山水之外,赵巨耀还喜欢画牡丹,因是菏泽人的缘由,他对牡丹情有独钟。中国传统的牡丹画法,多表现牡丹的娇嫩鲜柔之美,他画的牡丹却具有鲜艳夺目的油画效果。画幅不大气势大,视觉冲击力强,要表现的是牡丹历经风寒之后的坚韧和刚性,彰显牡丹大富大贵之美。可以说是独树一格。赵先生的中国画作品,每幅都有新意,精品尽现,彰显了他的才华和勤奋。赵巨耀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三十年画笔不辍,对中国画不断学习和探索。他用西方绘画的色彩形式与中国的墨色相结合,彩墨并用,让色彩与墨色交融,自然淋漓地渗化,产生物润形生的效果,增加了画面的质感和情趣;还大胆采用西画的构图方法,用满塞的画面形式,使画面的形式感大大增强。近年来画了大量的作品,但却很少拿出来展示。他认为画画是一种自我修炼的过程,享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赵巨耀现为深圳民进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南山画院院士;国家博物馆画廊艺术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从事绘画三十多年,数次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并有《赵巨耀花鸟画选》《赵巨耀画集》问世。其作品屡获国家级大奖,数幅作品和略传收录在各种典籍和画册中,巨幅山水画 《华夏江山万古秀》被人民大会堂收藏,上百幅作品被中外机构知名人士收购和珍藏。
画笔不辍三十年,如今的赵巨耀已两鬓微霜,谦逊内敛的同时,还内省自制,不善事争,也越发超然:“在这多变的世界,能淡泊自适地生活,能不为物役地作画,已是一种境界,所以我不再有太多的奢望,只想执画笔画出更多精品,并不断寻求自我突破。”
采访临结束时,赵巨耀还告知记者一个小秘密:同样热爱文学的他常常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随手记在小纸片上,然后封存在一个画坛中,等时机成熟时,再悉数拿出整理成册。
庄友燕
赵巨耀1958年生于菏泽,其绘画早年师从国画大师李可染、何海霞、李苦禅和孙其峰先生。画家自幼受儒家思想影响,为人简约有度,淡泊自适。而在绘画上确有着豪放的激情。三十年来,他画笔不辍,为写生走遍了祖国的大山名川。十五年前,他迁居深圳,画了大量的岭南山水。之后,他又两度去四川,体验西蜀险峻的山势,写生藏羌独特的风光,在北方山水画的基础之上,融入岭南山水的清新秀润,同时又增添了巴蜀山势的雄奇,使得画面苍润奇秀、大气风骨;即具有厚重的体量,又有原始本真之美。去川西采风写生,赵巨耀还画了许多民居建筑,特别是羌寨系列,他更加大胆地运用了构成,小景致大气势,大景致大气魄,巍峨壮观,如《羌寨神韵》《东方古堡》《桃坪羌寨》《羌寨小品系列》等作品,充分利用水墨的表现形式再现了四川阿霸藏羌自治州的桃坪羌寨的景致,建筑神奇雄伟,房连屋通,错落有序,平时能遮日避寒,战时能攻能守,可远观可近战,是神奇的东方古堡,更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5·12大地震中,雄奇的羌寨和雕楼被震倒,景物将永不存在,赵巨耀作品里的画面将成为史料和永久的纪念。
除画山水之外,赵巨耀还喜欢画牡丹,因是菏泽人的缘由,他对牡丹情有独钟。中国传统的牡丹画法,多表现牡丹的娇嫩鲜柔之美,他画的牡丹却具有鲜艳夺目的油画效果。画幅不大气势大,视觉冲击力强,要表现的是牡丹历经风寒之后的坚韧和刚性,彰显牡丹大富大贵之美。可以说是独树一格。赵先生的中国画作品,每幅都有新意,精品尽现,彰显了他的才华和勤奋。赵巨耀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三十年画笔不辍,对中国画不断学习和探索。他用西方绘画的色彩形式与中国的墨色相结合,彩墨并用,让色彩与墨色交融,自然淋漓地渗化,产生物润形生的效果,增加了画面的质感和情趣;还大胆采用西画的构图方法,用满塞的画面形式,使画面的形式感大大增强。近年来画了大量的作品,但却很少拿出来展示。他认为画画是一种自我修炼的过程,享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赵巨耀现为深圳民进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南山画院院士;国家博物馆画廊艺术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从事绘画三十多年,数次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并有《赵巨耀花鸟画选》《赵巨耀画集》问世。其作品屡获国家级大奖,数幅作品和略传收录在各种典籍和画册中,巨幅山水画 《华夏江山万古秀》被人民大会堂收藏,上百幅作品被中外机构知名人士收购和珍藏。
画笔不辍三十年,如今的赵巨耀已两鬓微霜,谦逊内敛的同时,还内省自制,不善事争,也越发超然:“在这多变的世界,能淡泊自适地生活,能不为物役地作画,已是一种境界,所以我不再有太多的奢望,只想执画笔画出更多精品,并不断寻求自我突破。”
采访临结束时,赵巨耀还告知记者一个小秘密:同样热爱文学的他常常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随手记在小纸片上,然后封存在一个画坛中,等时机成熟时,再悉数拿出整理成册。
庄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