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11月2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改革开放30周年最终证明是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的30年。30年,足够漫长;30年,又极为短暂。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里,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堪称奇迹的成就。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一部分。而巨野交通建设,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春雨,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壮大,走向老百姓的心坎!
困境中,寻求出路
《巨野县志》记载,旧巨野有条通往济宁和曹州的公路,但这条路在没有雨时是搓板路,颠簸得令人呕吐,碰上下雨,即泥泞不堪。到了改革开放前期巨野也只有8条当时被人们称为“县道”的公路,其他全部是土路,桥梁大小也只有20座。“夏季路翻浆,冬季雪阻车,睛天扬尘土,雨后路泥泞”、“出门靠牛车,车在路上跳,人在车中跳,心在肚里跳。”人们这样形容村里的公路,一点儿也不夸张。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有兖(州)兰(考)、聊(城)商(丘)、巨(野)定(陶)、巨(野)鄄(城)、巨(野)金(乡)等几条跨县公路,主要交通工具以胶轮地排车、胶轮马车、自行车、货运汽车、拖拉机、三轮车为主,到了1980年部分乡镇和单位虽然有了汽车,但不能改变巨野交通落后面貌和“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肩挑背扛小推车”乡村闭塞之现状,农村群众仍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路,已经成了祖辈们走出家门的渴望。
借力春风直步青云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巨野交通事业开始得以逐步发展,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全县交通事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
到1988年底,全县26个乡镇基本上都有沥青公路,县内共有公路15条,总长度269.9公里。且基本上通了县乡班车,建成了2处乡镇客运站。
进入九十年代,巨野的经济日益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道路的建设。1992年起,先后新建了薛双路、龙陈路、柳纹路、太李路、核满路、田苏路、丁田路、万昌路等县乡公路20余条,并对原有老油路进行了改建;新建和改建窄危桥20余座。到2002年底全县通车总里程达423.9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4个,县到乡、乡到中心村均有班车通过。日东高速的建成结束了巨野境内没有高速的历史。
2003年,国家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以来,巨野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先后累计投资2.7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200余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248个,受益群众60多万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全县通车总里程达到1849.2公里。
在抓好村村通油路的同时,巨野县交通局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与村村通油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有力推动了村村通客车工程和站所建设的顺利开展。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对陶庙、独山、田桥、麒麟、董官屯等15个镇交管所按照站所合一的标准进行了改造,建成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3个、四级客运站7个,改造五级站5个。针对财力不足的实际,县交通局还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调动各方积极性,激活客运市场。对候车棚、站牌采取了出让广告权的办法,在交通部门不出资一分钱的情况下,在17个镇区繁华地段建起大型候车棚50个,在主干线及通村公路的村庄设立候车站点牌790个,让老百姓在等车的时候有一个遮阳、避雨、临时休息的地方,知道在哪里上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在村头招招手,上车就可走四方。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城乡客运班车197台,分别在104条乡村路上运营,客运班次796班,客车通村率达到100%;始发长途客运班车111辆,往返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现在是“走路不湿鞋,汽车开进来,新村靓起来”、“公路修到家门口,站棚设到家门口,通车通到家门口”。乡亲们对“村村通”的喜悦溢于言表。
洙水河航道改造工程的实施揭开了巨野内河航运的历史新篇章。《巨野县志》记载,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万福河上,修建关桥船闸、冯集船闸两座,属菏泽地区航运局管辖,但因水源不足,水路交通没有正常营运。2003年,巨野县结合龙固、赵楼两座煤矿的开发,规划论证了洙水河航道项目,并于2006年底开始付诸实施,2008年8月份完成了巨野段航道疏浚和疏港路建设,巨野码头也正在建设期,一条连接京杭运河的“黄金水道”日显雏形。
引领经济大发展
如今,穿行在巨野广袤的土地上,最强烈的感受莫过于交通的巨变:“五纵六横加一环”的公路网把城乡连在了一起,一条条平坦的农村公路蜿蜒着伸向村庄、田间,一座座企业厂房依路拔地而起,一个个客运站点分布在乡村街道……“公路通百业兴”变成现实。
“村村通”之后农民生活两重天。董官屯镇舒王庄村,是巨野县有名的林果专业村,以前这个村没有公路,交通很不便利,青龙路和村通建成后,舒王庄村全力发展林果经济。如今,全村仅苹果一项已发展到1000余亩,户平均收入2万元,最多的6万元。如今舒王庄村人人有事业,家家有产业,是公路建设最大的受益者。舒王庄村村民王海荣心有感触地说:“公路修到家门口,发家致富不再愁,俺靠着林果种植和加工脱了贫,盖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如今农村这日子和城里人没啥区别。”
董官屯镇大刘庄村经营店老板刘焕运说:“客车开到俺村头,出门跟大城市的人一样方便,进城进货一天能来回跑几趟。”大刘庄村地处偏僻,素有“小西藏”之称,原来农民进城要走十几里土路,雨雪天门都出不去,现在村头招招手,上车就可走四方。
村通后,变化最大的应该属大谢集镇,便捷的公路出行条件拉动了该镇大蒜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绿色无公害大蒜基地发展至6.5万亩,年产量达9万吨,蒜农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182元。当地农民靠种蒜致了富,靠贩蒜奔小康。目前全镇农民新增家庭轿车150余辆,存款2亿余元。
路通、民富、百业兴,从眼前的变化中,从农民群众的喜悦心情中,都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内涵。从大庆油田设计院党委书记位上退休返乡的姚福荣老人看到家乡如此变化不禁感慨地说:“我在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而更让人津津称道的是,如今群众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已不再是谁家又添孩子、盖新房子了,而是哪家又买新车了,哪家的孩子上大学、读博士了。”
便捷交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林果蔬菜产业稳步推进。目前,全县林地面积发展到36万亩,农田林网108万亩,农林间作35万亩,林木覆盖率27%,林木蓄积量160万立方米;特色基地发展到40多万亩,棉花产量突破150万担大关。二是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截至上半年,全县大牲畜存栏5万余头,生猪存栏32万余头,羊存栏80万只,家禽40余万只。三是旅游产业迅猛发展。近几年交通状况发生变化后,金山旅游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山一水一麒麟”的旅游格局,秦王避暑洞、金山寺、金山水城、日月潭、民族风情园、野生牡丹园、麒麟文化园等景点声名远播,现己成为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国家AAA旅游区。便捷交通使金山旅游火起来了,巨野至金山旅游公交每20分钟一班,半个小时行程,每年有上万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全县旅游业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运输业快速发展解决了运输难、乘车难。目前,全县营运性货运车辆发展到12670辆,客运班车308辆、出租车176辆。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困难得到解决,运输费用降低了近1半。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巨野工业化进程。巨野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加之交通不便,严重影响小型工业的发展。近年来,该县将高水平的公路建设作为吸引外来客商的重要 “砝码”。投资近亿元,修建了日东高速连接线、会盟路、煤化工园区路、工中路、码头园区路等多条“招商路”,以日趋完善的公路网络吸引外商纷纷来巨野县投资兴业。今年以来,仅煤化工产业就有铁雄新沙、巨润建材、国能生物发电、二甲醚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煤化工项目相继落户该县。截至目前,全县在建过亿元项目44个,其中工业项目28个。1-9月份完成生产总值60.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9.9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17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592元,同比增长20%。
如今,沉寂多年的麟州大地,胜友如云,产业如金,到处朝气勃发,生机盎然,涌动着加快发展的热潮。开拓进取的巨野交通人也以敢为人先的胆略,挥动如椽的巨笔描绘巨野明天更加灿烂的宏伟蓝图。 通讯员吴修斌记者苏成华
困境中,寻求出路
《巨野县志》记载,旧巨野有条通往济宁和曹州的公路,但这条路在没有雨时是搓板路,颠簸得令人呕吐,碰上下雨,即泥泞不堪。到了改革开放前期巨野也只有8条当时被人们称为“县道”的公路,其他全部是土路,桥梁大小也只有20座。“夏季路翻浆,冬季雪阻车,睛天扬尘土,雨后路泥泞”、“出门靠牛车,车在路上跳,人在车中跳,心在肚里跳。”人们这样形容村里的公路,一点儿也不夸张。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有兖(州)兰(考)、聊(城)商(丘)、巨(野)定(陶)、巨(野)鄄(城)、巨(野)金(乡)等几条跨县公路,主要交通工具以胶轮地排车、胶轮马车、自行车、货运汽车、拖拉机、三轮车为主,到了1980年部分乡镇和单位虽然有了汽车,但不能改变巨野交通落后面貌和“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肩挑背扛小推车”乡村闭塞之现状,农村群众仍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路,已经成了祖辈们走出家门的渴望。
借力春风直步青云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巨野交通事业开始得以逐步发展,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全县交通事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
到1988年底,全县26个乡镇基本上都有沥青公路,县内共有公路15条,总长度269.9公里。且基本上通了县乡班车,建成了2处乡镇客运站。
进入九十年代,巨野的经济日益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道路的建设。1992年起,先后新建了薛双路、龙陈路、柳纹路、太李路、核满路、田苏路、丁田路、万昌路等县乡公路20余条,并对原有老油路进行了改建;新建和改建窄危桥20余座。到2002年底全县通车总里程达423.9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4个,县到乡、乡到中心村均有班车通过。日东高速的建成结束了巨野境内没有高速的历史。
2003年,国家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以来,巨野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先后累计投资2.7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200余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248个,受益群众60多万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全县通车总里程达到1849.2公里。
在抓好村村通油路的同时,巨野县交通局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与村村通油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有力推动了村村通客车工程和站所建设的顺利开展。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对陶庙、独山、田桥、麒麟、董官屯等15个镇交管所按照站所合一的标准进行了改造,建成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3个、四级客运站7个,改造五级站5个。针对财力不足的实际,县交通局还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调动各方积极性,激活客运市场。对候车棚、站牌采取了出让广告权的办法,在交通部门不出资一分钱的情况下,在17个镇区繁华地段建起大型候车棚50个,在主干线及通村公路的村庄设立候车站点牌790个,让老百姓在等车的时候有一个遮阳、避雨、临时休息的地方,知道在哪里上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在村头招招手,上车就可走四方。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城乡客运班车197台,分别在104条乡村路上运营,客运班次796班,客车通村率达到100%;始发长途客运班车111辆,往返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现在是“走路不湿鞋,汽车开进来,新村靓起来”、“公路修到家门口,站棚设到家门口,通车通到家门口”。乡亲们对“村村通”的喜悦溢于言表。
洙水河航道改造工程的实施揭开了巨野内河航运的历史新篇章。《巨野县志》记载,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万福河上,修建关桥船闸、冯集船闸两座,属菏泽地区航运局管辖,但因水源不足,水路交通没有正常营运。2003年,巨野县结合龙固、赵楼两座煤矿的开发,规划论证了洙水河航道项目,并于2006年底开始付诸实施,2008年8月份完成了巨野段航道疏浚和疏港路建设,巨野码头也正在建设期,一条连接京杭运河的“黄金水道”日显雏形。
引领经济大发展
如今,穿行在巨野广袤的土地上,最强烈的感受莫过于交通的巨变:“五纵六横加一环”的公路网把城乡连在了一起,一条条平坦的农村公路蜿蜒着伸向村庄、田间,一座座企业厂房依路拔地而起,一个个客运站点分布在乡村街道……“公路通百业兴”变成现实。
“村村通”之后农民生活两重天。董官屯镇舒王庄村,是巨野县有名的林果专业村,以前这个村没有公路,交通很不便利,青龙路和村通建成后,舒王庄村全力发展林果经济。如今,全村仅苹果一项已发展到1000余亩,户平均收入2万元,最多的6万元。如今舒王庄村人人有事业,家家有产业,是公路建设最大的受益者。舒王庄村村民王海荣心有感触地说:“公路修到家门口,发家致富不再愁,俺靠着林果种植和加工脱了贫,盖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如今农村这日子和城里人没啥区别。”
董官屯镇大刘庄村经营店老板刘焕运说:“客车开到俺村头,出门跟大城市的人一样方便,进城进货一天能来回跑几趟。”大刘庄村地处偏僻,素有“小西藏”之称,原来农民进城要走十几里土路,雨雪天门都出不去,现在村头招招手,上车就可走四方。
村通后,变化最大的应该属大谢集镇,便捷的公路出行条件拉动了该镇大蒜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绿色无公害大蒜基地发展至6.5万亩,年产量达9万吨,蒜农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182元。当地农民靠种蒜致了富,靠贩蒜奔小康。目前全镇农民新增家庭轿车150余辆,存款2亿余元。
路通、民富、百业兴,从眼前的变化中,从农民群众的喜悦心情中,都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内涵。从大庆油田设计院党委书记位上退休返乡的姚福荣老人看到家乡如此变化不禁感慨地说:“我在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而更让人津津称道的是,如今群众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已不再是谁家又添孩子、盖新房子了,而是哪家又买新车了,哪家的孩子上大学、读博士了。”
便捷交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林果蔬菜产业稳步推进。目前,全县林地面积发展到36万亩,农田林网108万亩,农林间作35万亩,林木覆盖率27%,林木蓄积量160万立方米;特色基地发展到40多万亩,棉花产量突破150万担大关。二是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截至上半年,全县大牲畜存栏5万余头,生猪存栏32万余头,羊存栏80万只,家禽40余万只。三是旅游产业迅猛发展。近几年交通状况发生变化后,金山旅游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山一水一麒麟”的旅游格局,秦王避暑洞、金山寺、金山水城、日月潭、民族风情园、野生牡丹园、麒麟文化园等景点声名远播,现己成为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国家AAA旅游区。便捷交通使金山旅游火起来了,巨野至金山旅游公交每20分钟一班,半个小时行程,每年有上万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全县旅游业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运输业快速发展解决了运输难、乘车难。目前,全县营运性货运车辆发展到12670辆,客运班车308辆、出租车176辆。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困难得到解决,运输费用降低了近1半。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巨野工业化进程。巨野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加之交通不便,严重影响小型工业的发展。近年来,该县将高水平的公路建设作为吸引外来客商的重要 “砝码”。投资近亿元,修建了日东高速连接线、会盟路、煤化工园区路、工中路、码头园区路等多条“招商路”,以日趋完善的公路网络吸引外商纷纷来巨野县投资兴业。今年以来,仅煤化工产业就有铁雄新沙、巨润建材、国能生物发电、二甲醚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煤化工项目相继落户该县。截至目前,全县在建过亿元项目44个,其中工业项目28个。1-9月份完成生产总值60.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9.9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17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592元,同比增长20%。
如今,沉寂多年的麟州大地,胜友如云,产业如金,到处朝气勃发,生机盎然,涌动着加快发展的热潮。开拓进取的巨野交通人也以敢为人先的胆略,挥动如椽的巨笔描绘巨野明天更加灿烂的宏伟蓝图。 通讯员吴修斌记者苏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