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02月0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1]
成武:“党内关怀”凝聚党心民心
本报记者 武宪威 通讯员 常方元 2008年6月中央组织部转发一份经验——
成武县委研究制定了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民生档案”、实施“党内关怀”的意见》,从建立困难党员“民生档案”入手,探索创新建档管理、思想关怀、生活救助、生产帮扶四项机制,推进关怀帮扶党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为困难党员解困脱贫助力
成武是革命老区,农村党员比例较大。组织部门一份调查表明:因病、受灾、下岗失业或年老体衰等原因生活陷入困境的党员,约占全县党员总数的3%左右。县委书记杨晓玲告诉记者,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党内民生”不可忽视,要救助、帮扶生活困难的党员,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的战斗力,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县委专门发文,为困难党员建“党内民生档案”,采取“财政拿一点、党费出一点、社会筹一点”筹集“党内关怀基金”。给予这部分困难群体资金、物资救助,解燃眉之急;帮助寻求脱贫项目,在小额贷款、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扶持,为脱贫助力。1968年入党的成武县牛双楼村老党员牛印军,凭借地里种树,树下养鸡的立体养殖模式,生活日益富裕。而在2007年,牛印军的养殖场遭遇“鸡瘟”,损失十余万元,生活一下陷入困境。成武县党组织了解到该情况后,及时为他建档,纳入帮扶对象,并启动“党员帮扶”机制协助贷款,帮助他迅速恢复了生产。牛印军信心十足地说:“党组织在危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我也一定会尽力帮助其他村民致富。”如今牛印军的养殖场已经发展到200亩,带动养殖户达70家。
目前“党内民生档案”在册帮扶农村党员600多名,涉及全县460多个村庄。县委把帮扶困难党员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考核,涉及困难党员档案管理、思想关怀、生活关怀、生产帮扶等4方面内容。县里将建国前入党、50年以上党龄、年满70岁且无固定收入、因生病受灾等致贫的农村党员全部纳入了困难党员“民生档案”。对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每年发放两次生活补贴;对一般困难党员,每年一次性发放生活补贴;对遭遇重大疾病、灾害的特困党员及时进行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开展技能培训,安排机关干部和先富党员结对帮扶,直到解困为止。
周店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启岭任支部书记30年,使该村实现由乱到治,由落后到先进的跨越,全村房子实现了统一规划,村民公约、民主管理经验等扬名全国。几十年八个姓氏村民和睦相处没发生一起官司纠纷,老刘被省委记个人一等功。但他家庭不幸,两个哑巴儿子,其一还娶了一个哑巴媳妇,卸任后生活十分窘迫。去年12月份,一场火灾使老刘家雪上加霜。正当老刘绝望之际,县委书记杨哓玲来了,各级党组织来了,捐钱捐物,送医送药,党组织把老刘全家纳入低保,给其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全家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成武县汶上集镇75岁的老党员牛玉山当了30多年的村党支书,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对家里的事很少顾及,生活比较困难。镇党委根据他身体健康,祖辈又有做粉皮的技术,及时协调贷款5000元,帮助牛玉山上了粉皮加工项目。由于他会经营,讲诚信,产品质量又好,每年纯收入达七八千元。牛玉山激动地说:“党在政治上、生活上关怀我们,让我们免去了后顾之忧,感受到做为党员的幸福。”
“党内关怀”引发共振效应
成武县党内关怀机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党内关怀’温暖了困难党员,激励了其他党员,为基层党组织增添了和谐和工作动力”。苟村集村党支部书记祝庆民对困难党员“民生档案”和“党内关怀”津津乐道。该村老党员邵先建儿孙弱智,去年老伴重病,生活陷入困境,县委组织部门和镇村党组织及时给予救助,帮助他渡过了难关。不久,该村“两委”开始换届选举,换届选举期间往往是农村各种矛盾相对集中突发期,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邵先建余热生辉,牵头组建老党员“智囊团”和民调小组积极支持新“两委”的工作,并陆续向村“两委”提出合理化建议22条,调处了多起民事纠纷。
“老党员的觉悟高,威信高,号召力强,是个宝呀,通过党内关怀机制,村里逐淅形成了新党员主动关怀老党员,促进老党员积极协助新党员的风尚。老党员们把为村里做出贡献,看做一种荣耀,为村里树了一股正气。”据祝庆民介绍,2007年,全村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带领群众办成了改厕、改水、建校、修路4件大事,被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党内关怀”引发共振效应,增进了社会和谐。成武县公安机关开展千家万户平安大走访活动,检查机关开通不捕直诉绿色通道等创新活动,群众工作办公室开展问题大排查,矛盾大化解活动,信访及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部门开展群众大接访活动。各部门通力协作,把群众矛盾、社会不安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2008年,成武成为全省唯一“零越级上访”先进县。
提高了有志青年入党积极性。过去,农村青年党员大部分来自部队退伍军人,农村党员队伍逐步呈现老化状态。2008年,全县800多名农村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苟村集镇苟村集村作为全县党内关怀的试点村,14名困难党员得到不同形式的关怀和救助。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显著增强,一年时间18名青年申请入党。
成武县委决定把“党内关怀”机制进一步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逐步把劳动模范等对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员,纳入关怀体系。
成武县委研究制定了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民生档案”、实施“党内关怀”的意见》,从建立困难党员“民生档案”入手,探索创新建档管理、思想关怀、生活救助、生产帮扶四项机制,推进关怀帮扶党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为困难党员解困脱贫助力
成武是革命老区,农村党员比例较大。组织部门一份调查表明:因病、受灾、下岗失业或年老体衰等原因生活陷入困境的党员,约占全县党员总数的3%左右。县委书记杨晓玲告诉记者,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党内民生”不可忽视,要救助、帮扶生活困难的党员,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的战斗力,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县委专门发文,为困难党员建“党内民生档案”,采取“财政拿一点、党费出一点、社会筹一点”筹集“党内关怀基金”。给予这部分困难群体资金、物资救助,解燃眉之急;帮助寻求脱贫项目,在小额贷款、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扶持,为脱贫助力。1968年入党的成武县牛双楼村老党员牛印军,凭借地里种树,树下养鸡的立体养殖模式,生活日益富裕。而在2007年,牛印军的养殖场遭遇“鸡瘟”,损失十余万元,生活一下陷入困境。成武县党组织了解到该情况后,及时为他建档,纳入帮扶对象,并启动“党员帮扶”机制协助贷款,帮助他迅速恢复了生产。牛印军信心十足地说:“党组织在危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我也一定会尽力帮助其他村民致富。”如今牛印军的养殖场已经发展到200亩,带动养殖户达70家。
目前“党内民生档案”在册帮扶农村党员600多名,涉及全县460多个村庄。县委把帮扶困难党员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考核,涉及困难党员档案管理、思想关怀、生活关怀、生产帮扶等4方面内容。县里将建国前入党、50年以上党龄、年满70岁且无固定收入、因生病受灾等致贫的农村党员全部纳入了困难党员“民生档案”。对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每年发放两次生活补贴;对一般困难党员,每年一次性发放生活补贴;对遭遇重大疾病、灾害的特困党员及时进行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开展技能培训,安排机关干部和先富党员结对帮扶,直到解困为止。
周店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启岭任支部书记30年,使该村实现由乱到治,由落后到先进的跨越,全村房子实现了统一规划,村民公约、民主管理经验等扬名全国。几十年八个姓氏村民和睦相处没发生一起官司纠纷,老刘被省委记个人一等功。但他家庭不幸,两个哑巴儿子,其一还娶了一个哑巴媳妇,卸任后生活十分窘迫。去年12月份,一场火灾使老刘家雪上加霜。正当老刘绝望之际,县委书记杨哓玲来了,各级党组织来了,捐钱捐物,送医送药,党组织把老刘全家纳入低保,给其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全家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成武县汶上集镇75岁的老党员牛玉山当了30多年的村党支书,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对家里的事很少顾及,生活比较困难。镇党委根据他身体健康,祖辈又有做粉皮的技术,及时协调贷款5000元,帮助牛玉山上了粉皮加工项目。由于他会经营,讲诚信,产品质量又好,每年纯收入达七八千元。牛玉山激动地说:“党在政治上、生活上关怀我们,让我们免去了后顾之忧,感受到做为党员的幸福。”
“党内关怀”引发共振效应
成武县党内关怀机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党内关怀’温暖了困难党员,激励了其他党员,为基层党组织增添了和谐和工作动力”。苟村集村党支部书记祝庆民对困难党员“民生档案”和“党内关怀”津津乐道。该村老党员邵先建儿孙弱智,去年老伴重病,生活陷入困境,县委组织部门和镇村党组织及时给予救助,帮助他渡过了难关。不久,该村“两委”开始换届选举,换届选举期间往往是农村各种矛盾相对集中突发期,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邵先建余热生辉,牵头组建老党员“智囊团”和民调小组积极支持新“两委”的工作,并陆续向村“两委”提出合理化建议22条,调处了多起民事纠纷。
“老党员的觉悟高,威信高,号召力强,是个宝呀,通过党内关怀机制,村里逐淅形成了新党员主动关怀老党员,促进老党员积极协助新党员的风尚。老党员们把为村里做出贡献,看做一种荣耀,为村里树了一股正气。”据祝庆民介绍,2007年,全村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带领群众办成了改厕、改水、建校、修路4件大事,被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党内关怀”引发共振效应,增进了社会和谐。成武县公安机关开展千家万户平安大走访活动,检查机关开通不捕直诉绿色通道等创新活动,群众工作办公室开展问题大排查,矛盾大化解活动,信访及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部门开展群众大接访活动。各部门通力协作,把群众矛盾、社会不安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2008年,成武成为全省唯一“零越级上访”先进县。
提高了有志青年入党积极性。过去,农村青年党员大部分来自部队退伍军人,农村党员队伍逐步呈现老化状态。2008年,全县800多名农村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苟村集镇苟村集村作为全县党内关怀的试点村,14名困难党员得到不同形式的关怀和救助。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显著增强,一年时间18名青年申请入党。
成武县委决定把“党内关怀”机制进一步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逐步把劳动模范等对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员,纳入关怀体系。